• míng
  • qī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g qīng yī shí

成语解释: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

成语出处:《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繁体字形:名傾一時

英文翻译:A time of fame

名倾一时的意思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倾:1.歪;斜:倾斜。身子向前倾着。2.倾向:左倾。右倾。3.倒塌:倾覆。大厦将倾。4.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倾箱倒箧。倾盆大雨。5.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全力把工作做好。6.压倒:权倾朝野。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成语评论

名倾一时”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不像某个突然爆红的明星?它的字面意思是“名声在一段时间内压倒众人”,常用来形容短暂却耀眼的存在。但为什么有些事物能迅速走红,又很快被遗忘?这背后藏着什么规律?

举个真实案例:北宋词人柳永年轻时凭借婉约词风名动京城,街头巷尾传唱“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当时的青楼歌女甚至以能唱他的新词为荣,可谓真正的顶流。但政治风向转变后,他的作品被官方贴上“俗艳”标签,渐渐退出主流视野。这种大起大落,正是“名倾一时”的生动写照。

有人可能会问:当代的网红产品不也符合这个特征吗?比如曾风靡全国的脏脏包,高峰期要排队三小时才能买到,如今却鲜有人提起。这揭示了一个现实规律——依靠猎奇或营销获得的热度,往往像烟花般绚烂而短暂。真正的经典需要经得起时间淬炼,就像苏轼在贬谪期间写的《赤壁赋》,当时无人问津,千年后却成为文化瑰宝。

观察现代社会的“造星机制”,会发现注意力经济正在加剧这种现象。某位歌手可能因为短视频平台15秒的片段爆红,但缺乏扎实的作品积累,往往六个月后就被新晋网红取代。这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恰似我们对某些“名倾一时”事物的集体记忆——记得那个惊艳瞬间,却记不清具体模样。

在故宫修缮文物的老师傅看来,真正的名声应该像古建筑里的金丝楠木梁柱,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反而愈发温润。这种观点给了我新的启发:与其追求转瞬即逝的爆红,不如像敦煌壁画里的画工那样,在无人知晓的洞窟里默默描绘,让作品自己穿越时空说话。毕竟,历史长河中最持久的回响,往往来自那些不急于求名的沉淀。

当我们再看到某个现象级事物登上热搜时,或许可以多份清醒: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占据多少头条,而在于能否在潮水退去后,依然为世界留下独特的印记。就像宋代汝窑瓷器,当年不过是皇室日常用具,千年后的天青釉色却成了美学的永恒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