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í zhú dàn sī
成语解释: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成语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繁体字形:吹竹彈絲
英文翻译:Blown bamboo and shredded marble
吹:1.合拢嘴唇用力出气:吹灯。吹一口气。2.吹气演奏:吹笛子。3.(风、气流等)流动;冲击:风吹雨打。吹风机。4.说大话;夸口:先别吹,做出成绩来再说。他胡吹一通,你还真信。5.吹捧:又吹又拍。6.(事情、交情)破裂;不成功:婚事告吹。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弹:[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哎,说到“吹竹弹丝”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原本指的是吹奏竹笛、弹拨丝弦乐器,后来常用来形容音乐悠扬或者氛围和谐的场景。举个例子:周末家庭聚会上,舅舅吹竹笛,表姐弹古筝,两人一吹一弹,愣是把客厅变成了小型音乐会现场——这可不就是“吹竹弹丝”的活例子嘛!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哪儿啊?说白了,但凡需要描述“配合默契”或“动静结合”的场景都能套用。比如公司团建时,策划组同事一个负责活动流程(吹竹),一个负责场地布置(弹丝),两拨人各司其职却互相呼应,活脱脱现代职场版的“吹竹弹丝”。
你瞧,这成语妙就妙在它既是具象的乐器组合,又是抽象的协作象征。有次我在古镇茶馆喝茶,窗外春雨打在竹帘上沙沙作响,屋里评弹艺人叮叮咚咚地拨着三弦,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突然就明白了古人说的“吹竹弹丝”还能用来形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用这类成语总显得文绉绉的。依我看呐,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关键看怎么用。上周看电竞直播,解说员说“打野选手像吹竹的节奏大师,中单选手如弹丝般精准操作”,这不就把传统文化和新兴事物无缝衔接了么?
说到底,“吹竹弹丝”传递的那种协调美感,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就像现在年轻人玩乐队,架子鼓和电子琴的配合,照样能演绎出传统成语里的默契精髓。语言嘛,就像音乐,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共鸣点。下次遇到需要形容团队合作或者艺术创作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