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án sī pǐn zhú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会音乐
繁体字形:彈絲品竹
英文翻译:Pinyin bamboo
弹:[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弹丝品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是啥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精通音乐,能熟练演奏丝弦和竹管乐器,后来也引申为对艺术有深厚的品味。比如古代文人聚会时,常常会请乐师弹丝品竹助兴,席间吟诗作画,这种场景是不是自带一股雅致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弹丝品竹的场景还存在吗?”其实换个角度看,现代人组乐队、玩吉他、学古筝,本质上也是这种文化的延续。比如咖啡馆里抱着尤克里里弹唱的青年,或是公园里吹笛子的老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弹丝品竹”的精神——艺术从未远离生活。
这个成语还能用在哪些场景?假设你看到朋友家的书房摆满琵琶、箫和乐谱,可以说:“你这儿简直是弹丝品竹的宝地啊!”既夸赞了对方的爱好,又让对话多了几分趣味。比起直接说“你真懂音乐”,是不是更有画面感?
为什么这个成语值得被记住?我觉得它像一扇窗户,让人看到传统文化中“雅趣”的一面。现在大家总说“生活需要仪式感”,而弹丝品竹恰恰是古人把平凡日子过出美感的典型例子。哪怕不懂乐器的人,听到这个词也能联想到月光下焚香抚琴的画面,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特别有意思。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乐器,用得巧就能奏出好旋律。下次遇到爱音乐的朋友,试着用“弹丝品竹”代替“你真厉害”,或许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交流火花。毕竟,能把冷门成语用得恰到好处,本身也算一种现代版的文化传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