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 zhú
  • t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ǐn zhú tán sī

成语解释: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吹弹乐器

繁体字形:品竹彈絲

英文翻译:blow on an instrument or finger a stringed instrument

品竹弹丝的意思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弹:[dàn]1.弹子:弹丸︱泥弹。2.枪弹;炮弹;炸弹。[tán]1.用手指弹击:把袖子上的土弹掉。2.用手指、器具拨弄或敲击乐器:弹吉他。弹钢琴。3.有弹力或用弹力发射:弹簧。弹射。4.抨击;检举:弹劾。讥弹。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成语评论

品竹弹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实际意思并不复杂。它字面是说“品味竹子的音色,弹拨丝弦的乐器”,但更多时候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精通音乐、擅长演奏,或者泛指对艺术的细腻感知。比如有人夸赞一位古筝演奏家:“她从小学习民乐,如今品竹弹丝信手拈来,连专业评委都连连点头。”你看,这里既点出了她的技艺高超,又暗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音乐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描述一位茶艺师:“她泡茶时动作行云流水,品竹弹丝般的专注让整个空间都安静下来。”这里将听觉的细腻转移到视觉和心境上,反而更生动地体现了“专注”与“艺术感”的融合。

不过要避免滥用这个成语。比如说“他品竹弹丝地修好了电脑”就有点别扭——毕竟修电脑更侧重技术而非艺术感知。这时候换成“他三下五除二修好了电脑”反而更贴切。成语虽美,用对场景才是关键。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展现“慢工出细活”的场景。比如手工艺人雕刻木器:“老匠人对着木料端详许久,突然品竹弹丝般地落下刻刀,木屑纷飞间逐渐显出花纹轮廓。”这种画面既保留了成语的古典韵味,又让现代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专注力的美感。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古代文人常把“品竹弹丝”和“吟风弄月”搭配使用,形容闲适雅致的生活状态。放到现在,或许可以调侃说:“周末躲开人群,在家品竹弹丝听唱片,可比刷短视频解压多了。”你看,老成语也能玩出新味道。

品竹弹丝的造句

  1. 造句 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弹丝,无有不会。
  2. 造句 书上说幽王为她造琼台、制美裳,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令宫人歌舞进觞,只为取其欢。
  3. 造句 况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又会一手琵琶。
  4. 造句 咄嗟可办!饱食无事,则品竹弹丝,川戏玩意,通霄达旦,三妻四妾,尽情玩乐,日夜淫欲。
  5. 造句 幽王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宫人歌舞进临,褒姒全无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