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ū tiān huàn dì
成语解释: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极为痛苦
繁体字形:嘑天唤地
英文翻译:call to heaven and earth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唤:发出大声,使对方觉醒、注意或随声而来:呼唤。唤醒。唤起。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提到“呼天唤地”,许多人可能联想到影视剧中角色遭遇重大打击时捶胸顿足的画面。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听闻林黛玉病逝时,那种“仰面大哭、跺脚叫天”的描写,正是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但生活中真有如此戏剧化的场景吗?
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老王辛苦半辈子攒下的积蓄被网络诈骗席卷一空,他瘫坐在派出所门口的水泥地上,双手拍打着地面哭喊:“老天爷啊!这叫我怎么活!”这种失控的情绪爆发,恰恰体现了“呼天唤地”的典型用法——当人陷入无法承受的困境时,试图通过向天地呼喊来宣泄痛苦。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仔细观察会发现,现代人更倾向于用其他方式处理情绪。比如年轻人项目失败后,可能会深夜在朋友圈发段emo文字,配个“我太难了”的表情包,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呼天唤地”?只不过表达形式变得更隐晦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呼天唤地”往往带有暂时性特征。就像暴雨中的行人,虽然会被淋得狼狈不堪,但总会找到避雨之处。我曾在医院见过痛失亲人的家属放声痛哭,但三个月后再遇,那位母亲已经能平静地整理遗物。这提醒我们:强烈的情感宣泄过后,生命自会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从心理学视角看,这种激烈的情感表达其实是心理自救机制。就像高压锅需要安全阀释放蒸汽,人在遭遇重大变故时,适当的情绪释放反而有助于后续恢复。不过个人认为,与其被动等待情绪海啸过去,不如主动培养心理韧性——毕竟天地不会回应我们的呼喊,但人类永远可以创造新的希望。
下次当你听到有人用“呼天唤地”形容某个场景时,不妨多问一句:“呼喊之后呢?”或许会发现,那些撕心裂肺的瞬间,往往成为重新站立的起点。就像被台风肆虐过的树林,折断的枝桠处,总有新芽在悄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