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n zhì hū tiān
成语解释:患:祸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准备,灾祸临头,求天救助。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事前不作准备
繁体字形:患至嘑天
英文翻译:cry for heaven when calamity occurs -- too late
患:1.祸害;灾难:患难。水患。防患未然。2.忧虑:忧患。患得患失。3.害(病):患病。患者。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患至呼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其实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情况——平时不做好准备,遇到麻烦才急得直跺脚。比如有人总说“明天再开始学英语”,结果突然要和外籍客户开会,只能抓耳挠腮地懊悔:“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状态,可不就是典型的“患至呼天”吗?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大家明知该未雨绸缪,却总爱拖延呢?其实这和人的心理机制有关。就像手机内存不足时才会清理照片,我们总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存在侥幸心理。有个朋友总不备份电脑文件,直到硬盘坏了哭诉“三年的工作记录全没了”,这血淋淋的例子提醒我们:灾难往往专挑不设防的人。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倒像是生活的预警器。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也总把重要资料堆在桌面,直到某天电脑蓝屏才惊觉该用云盘备份。现在养成了每周整理文件的习惯,就像给生活买了份“保险”。与其说成语在批评我们的惰性,不如说它用夸张的方式提醒:日常的小准备,关键时刻能救命。
或许有人疑惑:现代科技发达,还需要这种老掉牙的教训吗?看看那些台风季抢购物资的居民就知道,天气预报再准,不提前备好应急包照样抓瞎。去年郑州暴雨时,那些常备救生衣的家庭反而最从容。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晴天修屋顶,雨天好安眠。
说到底,“患至呼天”更像面镜子,照出我们面对风险时的真实模样。它不嘲笑人类的弱点,只是温和地提醒:把焦虑转化成行动清单,哪怕每天只做五分钟的应急预案,也能让生活少些手忙脚乱。就像出门前检查钥匙那样,养成“提前想一步”的思维习惯,或许就是破解这个千年成语的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