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uàng dì hū tiān
成语解释: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怆地呼天,号啕痛哭,恨不得以身代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悲痛之极
繁体字形:愴地嘑天
英文翻译:strike the head on the ground and call on heaven
怆:悲伤:凄怆。悲怆。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怆地呼天,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强烈的情绪。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人在极度痛苦或绝望时,捶胸顿足、仰天哭喊的样子。比如有人突然得知亲人离世的消息,瘫坐在地哭喊:“老天爷啊,这叫我怎么活!”——这就是典型的怆地呼天。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成语现在还有人用吗?其实在文学作品里很常见。比如小说里写灾民面对饥荒时“捶打干裂的土地,对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嘶吼”,画面感立刻浮现。但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常说“哭得撕心裂肺”或者“崩溃大哭”,反而很少直接说“怆地呼天”。
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写重大变故的场景。试想历史剧中的经典桥段:忠臣被奸臣陷害,跪在刑场前悲呼:“苍天无眼!社稷将倾啊!”短短八个字,比直接说“他很难过”更有感染力。不过要注意,如果用得太多反而显得刻意,就像做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齁嗓。
我总觉得这类成语像时光胶囊,封存着古人对情绪的极致表达。现代人遇到重大打击时,可能更习惯沉默流泪或找人倾诉,而不会真的捶地哭天。但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恰恰能帮我们理解古人那种将情感外放到极致的文化特质。就像看戏曲里的甩水袖、亮高腔,虽不写实,却自成美学。
下次在书里读到“怆地呼天”,不妨注意作者怎么用它推动剧情。比如《红楼梦》里宝玉哭灵,看似夸张的动作描写,实际在铺垫人物命运的转折。这种成语就像情绪放大器,用得巧妙时,能让纸上的文字长出钩子,把读者的心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