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àng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ì kuàng rén xī

成语解释: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地多人少

繁体字形:地曠人稀

英文翻译:a vast territory with a sparse population

地旷人稀的意思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旷:1.空而宽阔:旷野。地旷人稀。2.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3.耽误;荒废:旷课。旷工。旷日废时。4.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如轴和孔、键和键槽等)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旷了。螺丝旷了。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5.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稀:1.同“”:稀少。稀见。2.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3.含水分多,浓度小:稀盐酸。稀饭。

成语评论

嘿,你瞧!咱们今天来聊聊“地旷人稀”这成语到底啥意思。举个最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开车去西北自驾游,开了两小时愣是没见着一户人家,忍不住感叹:“这地方真是地旷人稀,连手机信号都跟着躲猫猫!”这时候问题来了——这成语只能形容自然环境吗?其实不然,咱们接着往下看。

再举个反常识的案例。比如刚建好的开发区,二十层写字楼亮灯的窗户三三两两,保洁阿姨擦着玻璃嘀咕:“楼盖得气派,可眼下地旷人稀的,连外卖小哥都不愿接单。”您品品,这成语不光能说田野荒漠,还能形容城市空间大但人气不足的状态。是不是突然觉得这词儿特灵活?

等等,有人可能要问:“现在到处人挤人,这成语还有用武之地吗?”您别说,还真有!我去年去参观新建的智慧农场,上千亩地就十几个技术员盯着电子屏,无人机嗡嗡地飞过麦田。这不就是科技版的地旷人稀嘛?要我说啊,这成语就像变色龙,跟着时代变着花样用。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搞共享办公,三百平的空间就摆五张桌子,美其名曰“留白设计”。要搁老一辈眼里,这不就是地旷人稀瞎折腾?但您别说,这种留白反倒成了创意工作者的心头好。所以说啊,地旷人稀不见得是缺点,关键看怎么用对场景。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看见空荡荡的体育馆或者凌晨的图书馆,别光说“没人气”,试试甩出一句“这儿真是地旷人稀”。保准让人眼前一亮,觉得您说话特有文化范儿!话说回来,现在科技越发达,地旷人稀的地方说不定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地旷人稀的造句

  1. 造句 那里地旷人稀,丘陵遍野,冲洼四通八达。
  2. 造句 因为西北边郡地旷人稀,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开垦,而且人口又少,赋敛征收有限,再加上又征调了不少内郡的戍卒戍边。
  3. 造句 流民向山区聚集,归因于山区地旷人稀、统治力量薄弱,即所谓地土可耕、柴草甚便,既不纳粮、又不当差。
  4. 造句 均田制在当时地旷人稀的前提下施行,在不损害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施行,有益于生产发展和稳定的。
  5. 造句 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

"地旷人稀"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