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i
  • ěr
  • dào
  • zh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i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僿耳盗鐘

英文翻译:Burglar clock

塞耳盗钟的意思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钟:1.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2.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挂钟。座钟。闹钟。3.指钟点、时间:六点钟。由这儿到那儿只要十分钟。4.(情感等)集中:钟爱。钟情。5.姓。6.同“”。

成语评论

塞耳盗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捂耳朵偷钟,难道不怕被发现吗?其实它的核心含义是“自欺欺人”——就像一个人偷了钟却捂住耳朵,以为听不见钟声别人也听不见。比如:“小明考试作弊时用课本挡住脸,以为老师看不见,简直是塞耳盗钟。” 这个例子是不是瞬间让人联想到生活中那些“掩耳盗铃”的行为?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明知自欺欺人没用,还要这么做?”答案或许藏在“逃避心理”中。比如公司里有人搞砸项目却隐瞒错误,直到客户投诉才暴露。这种行为就像成语里的“盗钟者”,以为捂住耳朵能逃避责任,结果反而让问题更严重。现实中,“假装问题不存在”往往比问题本身更危险。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减肥的人偷偷吃夜宵,以为关灯吃别人就不知道。但体重秤上的数字不会骗人。这时候的“塞耳盗钟”,本质上是用短期的自我安慰,代替长期的真实行动。有趣的是,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一种心理悖论——人们宁愿相信虚构的“安全区”,也不愿直面现实的挑战。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诚实面对”的重要性。就像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与其假装会做而拖延进度,不如直接说“我需要帮助”。毕竟,钟声不会因为捂住耳朵就消失,问题也不会因为忽视而自动解决。有时候,承认不足反而能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或许有人疑惑:“难道自欺欺人完全没有好处吗?”特殊情况下可能有短期缓冲作用,比如重病家属对患者隐瞒病情。但长期来看,建立真实的关系和认知才是可持续的选择。就像种花,你可以暂时假装种子没腐烂,但最终开不开花,土地会给出答案。

下次遇到想“捂耳朵”的瞬间,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么?”钟声依然会响,但选择面对的人,已经比逃避者多了一份勇气。与其掩耳盗铃,不如直面问题,或许会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一直都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