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ǎ shàng qiáng tóu
成语解释: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成语出处:宋 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繁体字形:馬上墙頭
英文翻译:Mount the wall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墙:用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砖墙。城墙。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马上墙头”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它源自元代戏曲《墙头马上》,原本描绘青年男女在高墙内外相遇的浪漫场景。现在人们用它形容突如其来的相遇或转机,就像骑着马突然在墙头瞥见新风景,带着点戏剧化的惊喜感。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刚辞职创业,正愁客源时,偶然在小区快递站帮邻居搬箱子,结果对方恰巧是连锁超市老板,两人当场谈成了合作。这不就是现实版的“马上墙头”吗?看似平常的偶遇,藏着改变轨迹的契机。
这个成语现在还有用武之地吗?当然!尤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比如程序员午休时在茶水间听到隔壁组讨论技术难点,主动搭话解决了问题,后来被挖角到核心项目组——这种职场中的意外突破,用“马上墙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成语中的“墙”不仅是物理阻隔,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无形壁垒。上周在公园看到两位遛狗的老人,因为狗狗玩耍而打开话匣子,从宠物聊到人生,最后相约结伴旅行。这种打破社交边界的故事,正是成语内核的生动演绎。
为什么这类瞬间让人印象深刻?心理学研究显示,大脑对意外事件的处理更深刻。就像去年我在二手书市翻到本绝版书,扉页竟有作者亲笔签名,那种心跳加速的体验,十年后估计都记忆犹新。生活中的“马上墙头”时刻,往往成为记忆里的闪光点。
有人觉得这只是运气,我倒认为需要“主动接住机遇”。记得刚学摄影时,我每天背着相机扫街,三个月里拍废了八千张照片,直到某天暴雨初晴,恰好抓拍到彩虹跨过写字楼的瞬间。没有前期积累,再美的墙头风景也会从指缝溜走。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保持开放心态。去年朋友公司团建玩密室逃脱,财务部和市场部的同事因为共同解密成了黄金搭档,后来联合推出了爆款产品。有时候,突破专业领域的“墙头”,反而能碰撞出创新火花。
或许该重新定义“墙”的存在价值——它既制造障碍,也创造攀登的可能性。就像当代年轻人常说的“破圈”,本质上就是在不同领域的墙头寻找新的立足点。下次遇到看似普通的偶遇,不妨多问句:“这会不会是我的马上墙头时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