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 yǔ rú zhù
成语解释: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雨下得很大
繁体字形:大雨如注
英文翻译:rain falls in torrents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注:1.灌入:注入。注射。2.(精神、力量)集中:注视。注意。3.用文字解释字句:注解。批注。4.用来解释字句的文字:附注。脚注。5.记载;登记:注册。注销。6.旧时赌博所下的钱:赌注。孤注一掷。
哎哟喂,今儿这雨下得可真叫一个“大雨如注”啊!你瞅瞅窗外,雨水哗啦啦往下砸,活像天上有人拿着盆往下泼水。这时候要是有人问:“大雨如注到底是啥样啊?”嘿,不用多解释,直接指指外头——这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嘛!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挠头了:“这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天气吗?”哎,还真不是!比如你朋友最近工作压力大,成天忙得脚不沾地,你就可以调侃一句:“你这工作量,简直比大雨如注还猛啊!”这么一比方,既生动又有画面感,对方一听就懂。你品你细品,成语用对了地方,可比干巴巴的形容词带劲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要用“如注”来形容大雨呢?要我说啊,这“注”字用得妙!想想看,茶壶倒水叫“注”,酒坛子倒酒也叫“注”,都是哗啦啦一股脑儿往下冲的架势。用这个字儿形容暴雨,可不就把那种密集又急促的感觉给说透了吗?这老祖宗的智慧,不服不行!
记得去年夏天去杭州,正赶上梅雨季。那天刚从雷峰塔出来,突然就来了场大雨如注。躲雨时遇到个本地大爷,人家乐呵呵地说:“这雨下得透,明天保准是个大晴天!”果不其然,第二天西湖边空气清得能掐出水来。所以说啊,大雨如注虽然看着吓人,但雨过天晴后的清爽劲儿,那才叫一个舒坦!
要让我个人说,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动态感”。别的词像“倾盆大雨”啊“瓢泼大雨”啊,听着也挺带劲,但“如注”就像把雨水流动的方向和力道都画出来了。特别是用在文章里,比如写小说时来一句:“她冲出公司大楼,大雨如注的街道上,连路灯都模糊成了晕开的光团。”画面感蹭地就立住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对了,前两天看新闻说某地发洪水,评论区有人感叹:“这雨下得跟天漏了似的!”我当场就乐了——这不就是“大雨如注”的白话版嘛!所以说啊,好成语就像传家宝,甭管过了多少年,拿出来用照样贴切。关键就看咱们会不会灵活使唤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下次要是碰上特别大的雨,别光顾着抱怨鞋湿了。咱可以站在屋檐底下,咂摸咂摸“大雨如注”这个说法。听着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地上的动静,说不定还能品出点古人观雨作诗的雅趣呢!再说了,雨下得再猛,总归是要停的,这不,远处云层里已经透出点金边儿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