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yìn
  • l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

成语解释: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对老人的悼词

繁体字形:天不憗遗一老

英文翻译:If the sky doesn't change, the old will be left behind

天不憗遗一老的意思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憗:古同“”。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成语评论

天不憗遗一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藏着深刻的情感。比如,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突然离世,人们可能会感叹:“天不憗遗一老,这样博学又谦和的人,本该多留些时日传承智慧啊。”这里既表达了惋惜,又暗含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用在特定人物身上?其实它的核心是“天意难违”与“人间不舍”的矛盾。就像一棵百年古树突然倒下,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天不憗遗一老”——既承认自然规律,又忍不住追问:为什么偏偏是此时此地?这种矛盾让它特别适合表达对重要人物逝去的复杂情绪。

有一次在社区讲座里,我听一位老师提到这个成语。他说:“咱们小区刘爷爷义务教孩子书法十年,去年突然走了,当时真觉得‘天不憗遗一老’。”台下好几位老人都在点头。你看,哪怕不懂文言文的人,也能被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打动。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现在常被年轻人借用。比如科技论坛里有人写道:“某互联网大佬退休,真是天不憗遗一老,他提出的用户思维至今影响着行业。”这种跨场景的使用,反而让古老的语言焕发新生命。我个人觉得,这种“旧瓶装新酒”恰恰说明传统文化始终在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用这个成语时要避免刻意悲情。去年参加追思会,听到有人说:“张医生走得太早,真是天不憗遗一老,但他研发的治疗方案已经救了上千人。”这样既点出遗憾,又带出积极意义,才是真正符合“中立乐观”的表达方式。

语言就像河流,成语就是河底的鹅卵石。当“天不憗遗一老”从悼文走进日常对话,它承载的不仅是哀伤,更是对生命价值的集体致敬。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能说出大家心里有,但嘴上不知道怎么表达的那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