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bù jué rén
成语解释: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8回:“也是天不绝人,放他一条活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摆脱绝境后的感慨
繁体字形:天不絶人
英文翻译:heaven would not fail a man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天不绝人”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上天不会让人陷入绝境”,常用来表达困境中仍有转机的信念。比如在自然灾害后,人们重建家园时会说:“洪水冲垮了房屋,但天不绝人,村里年轻人返乡创业,反而带动了经济。”这里的“天不绝人”既指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也暗含对人性韧性的肯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成语能跨越时代依然被使用?其实它抓住了人类面对无常时的共同心理——既承认现实的残酷,又保留对未来的期待。比如一位失业的中年人自学编程,三年后转型成功,他会感慨“天不绝人,只要肯改变就有路”。这种表达比单纯说“坚持就有希望”更有画面感,暗含命运与个人努力的互动。
在当代社会,“天不绝人”的应用场景更趋多元。某科技公司研发失败七次后终于突破关键技术,团队负责人说:“实验数据每次都在进步,天不绝人诚不欺我。”这里将传统成语与现代创新结合,既传承文化又赋予新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强调的“天”并非迷信,而更像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平衡。
有人会问:如果遭遇真正无法逆转的困境呢?不妨看看临终关怀领域的故事。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完成回忆录后说:“天不绝人,让我在最后时光还能留下这些文字。”此时的“不绝”不再是物质层面的延续,而是精神价值的永存。这种理解拓展了成语的边界,展现中华文化对生命不同维度的关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大的魅力在于“留白”。它不承诺具体解决方案,却像黑夜里的萤火虫,用微弱光芒指引方向。就像登山者突遇暴雨,暂时躲在岩缝里等待时,同伴一句“天不绝人”带来的心理支撑,往往比实际救援更先抵达。这种语言的力量,正是文化基因能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
下次遇到挫折时,不妨试试用“天不绝人”代替“我完了”。前者像在迷宫里告诉自己“出口肯定存在”,后者却像亲手砌墙堵住所有通道。语言的选择,本质上是思维模式的切换。当你说出这四个字时,其实已经在和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存智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