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rén
  • gǎn
  • y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rén gǎn yìng

成语解释: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人感應

英文翻译:Sense of heaven and man

天人感应的意思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应:[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答应。喊他不应。应承。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应付。应变。应酬。[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应有尽有。2.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3.姓。

成语评论

天人感应”听起来玄乎,但生活中其实有不少成语能帮我们理解它。比如“天怒人怨”这个词,字面意思是老天爷发怒,百姓抱怨。为什么天和人会同时“有反应”?古人认为,当统治者暴虐无道时,自然灾害频发就是“天”的警示,而百姓的不满则是“人”的回应——这种关联性正是天人感应的朴素表达。

再举个正面例子:“天作之合”常被用来形容美满婚姻。这里暗含什么逻辑?其实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古人观察到,顺应天时耕种能丰收,顺应缘分结亲能和睦,这背后都是对天人协调关系的认可。你看,就连选个黄道吉日办喜事的习俗,不也是这种思维的延伸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信这个吗?我倒是觉得,与其纠结“信不信”,不如关注其现实意义。就像成语“天人共鉴”说的那样,我们的行为始终暴露在天地之间。当我们破坏环境导致气候异常,当急功近利引发社会矛盾,这些现象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天人感应”吗?

说到个人体会,我常把“天人感应”看作动态平衡的提醒。老家有句俗语“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农民若是偷懒不施肥,土地就会用减产“回应”。这种互动关系放在今天,或许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世界释放的善意或恶意,终将通过某种形式回馈到自身。这大概就是古人在成语中藏着的生存智慧吧。

最后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成语,它把成功的要素拆解为三者合一。有趣的是,“天时”被放在首位,但“人和”才是最终落脚点。这似乎在说:人类既要敬畏自然规律,也要主动创造合作条件。当代社会解决环保、疫情等问题时,不正需要这种既尊重客观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态度吗?

站在科技昌明的今天,与其争论“天人感应”是否科学,不如把它当作文化基因来解码。那些流传千年的成语,就像古人用经验凝练的备忘录,提醒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始终存在着微妙的共鸣。

天人感应的造句

  1. 造句 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
  2. 造句 瑜珈奇劲的修炼最讲究天人感应,虽然他没有真正做到天人感应,但离那境界也不远了。
  3. 造句 以此天人感应,就明白世间要出大事。
  4. 造句 外三宝不漏,内三宝自合,始得天人感应,先天一气自然摄入身中。
  5. 造句 中脉打通,天人感应,性命合一是结丹、在经过巩固修炼,吸收天地灵气形成元婴。
  6. 造句 在下虽通望气之术,但学艺未精,术数之理,讲究天人感应,我有前番论断,半由术数,一半也是源自太子素日作为。
  7. 造句 这在道家里叫做天人感应,在佛家里叫做顿悟,已经是性功里极为高深的现象。
  8. 造句 天人感应之下,心砚末法之劫已到,只见漫天彤云滚滚,似有天神下界,此番劫数更胜心砚道祖,劫海下心砚道基尽毁,元神破灭,只余一捧劫灰。
  9. 造句 哦,我说为个地圆地方争得面红耳赤呢,原来是和朱熹的天人感应学说起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