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rén lù gé
成语解释: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天人路隔
英文翻译:Between heaven and man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隔:1.遮断;隔开:隔成两间房。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2.间隔;距离:隔两周再去。相隔不远。
提到“天人路隔”,许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些陌生,甚至误以为它和“天差地别”类似。但仔细一想,这两个成语的差别其实很大。比如,当我们说“亲人去世后,仿佛天人路隔,再难听到他的声音”,这里的“天人路隔”并非单纯形容差距,而是强调生与死、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跨越的阻隔。
为什么这个成语听起来如此沉重?其实,“天人路隔”最早出自道家思想,原指人间与天界的分离。但在现代用法中,它更多用来表达一种“不可逆转的失去感”。例如,有人写道:“年轻时总以为梦想触手可及,如今却感到天人路隔,每一步都像在迷雾中挣扎。”这里并非否定努力,而是坦承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
我曾见过一个特别贴切的例子:在纪录片里,老匠人看着机械化生产线说:“手工的温度和机器的精准,终究是天人路隔。”这句话巧妙地将传统技艺的失落感,转化为对时代变迁的客观陈述。这种用法既不煽情,又保留了成语本身的厚重感。
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自然使用它?试着用它替代那些陈旧的比喻。比如不说“我们之间像隔了堵墙”,而说“观念的差异让我们仿佛天人路隔”。这种表达既保留了距离感,又增添了文化意蕴。但要注意语境——用来形容暂时的小矛盾,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的“清醒感”。它不鼓励人沉溺于遗憾,而是坦然承认某些界限的存在。就像有位作家写的:“承认天人路隔,不是放弃追寻,而是学会在星空与大地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态度既现实又充满力量。
最后要提醒的是,语言始终在流动变化。十年前可能觉得“天人路隔”过于文绉绉,但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这种富有画面感的表达反而能让人耳目一新。关键在于使用时保持真诚,让古老的文字在新的语境中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