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bēng dì tān
成语解释: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成语出处:茅盾《参孙的复仇》:“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整个大殿倒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声音巨大
繁体字形:天崩地坍
英文翻译:giant earthquakes and landslides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崩:1.倒塌:土崩瓦解。2.破裂:豆荚崩开了。两人谈崩了。3.被弹(tán)射的物体击中:注意,别崩了眼睛。4.旧指帝王死亡。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坍:倒塌:土墙坍了。房坍了。
“天崩地坍”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极其严重的灾难或变故。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整个村庄瞬间化为废墟,村民们站在残垣断壁间喃喃自语:“这真是天崩地坍般的打击啊。”这时候,成语不仅描述了自然力量的破坏性,更传递出人们面对巨大变故时的震撼与无助。
有人可能会问:“天崩地坍只能形容自然灾难吗?”当然不是。比如老张经营了二十年的工厂突然倒闭,他握着解雇通知书苦笑:“感觉像天塌了一样。”这里用“天崩地坍”比喻人生轨迹的骤然断裂,比直接说“遭遇挫折”更有画面感。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向使用。小王所在的公司经历重大危机后重整旗鼓,他在年度会议上说:“当时大家都觉得天要塌了,结果我们硬是撑起了一片新天地。”这种用法打破了成语的悲剧色彩,反而凸显了绝处逢生的乐观精神。
个人认为,现代人使用这类成语时不必拘泥于字面意思。就像朋友突然被裁员,安慰他说“这不是世界末日”可能更合适——毕竟真正的“天崩地坍”少之又少,多数时候我们眼中的灾难,过段时间再看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土坡。
最后想说的是,汉语成语就像变色龙,会随着使用场景改变色彩。与其死记硬背词典解释,不如多观察生活中那些“非典型”用法。毕竟语言是活的,就像经历过暴风雨的天空,崩塌之后总会透出新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