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 b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n bēng dì tā

成语解释:见“山崩地陷”。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

繁体字形:山崩地塌

英文翻译:mountains fall and the earth splits

山崩地塌的意思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崩:1.倒塌:土崩瓦解。2.破裂:豆荚崩开了。两人谈崩了。3.被弹(tán)射的物体击中:注意,别崩了眼睛。4.旧指帝王死亡。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塌:1.倒下;陷下:墙塌了。塌方。2.因缺乏水分植物枝叶卷缩:塌秧儿。3.凹下:塌鼻梁。4.稳定;镇定:塌心。塌实。

成语评论

山崩地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山体崩塌、地面塌陷,常用来形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或变故。比如:“地震发生时,远处的山崩地塌声震耳欲聋,村民们立刻向空旷地带转移。”这个例子中,成语既描述了自然现象的破坏力,也隐含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迅速反应。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自然灾害吗?其实不然。比如在商业场景中可以说:“公司突然宣布破产,对员工来说简直是山崩地塌般的打击。”这里用自然灾难比喻职场剧变,强调事件的突发性和冲击力。

有趣的是,成语还能用来表达心理状态。比如:“得知亲人病危的消息,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山崩地塌。”这种用法将物理崩塌转化为情感冲击,更生动地描绘了人的内心波动。

为什么用“山崩地塌”而不是其他灾难词汇?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包含空间维度(山与地)和时间维度(崩塌的持续过程),能更立体地传递危机感。就像生活中遇到的重大挫折,往往不是单一事件,而是连锁反应。

现代人还能怎么用这个成语?试试这个例子:“直播带货突然被封号,对网红来说不亚于山崩地塌。”既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又保持了成语的核心意象。这种古今结合的应用,反而让传统表达焕发新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成语本身带有负面色彩,但实际使用时常常暗含转机。比如:“洪水引发山崩地塌后,村民们反而团结起来重建家园。”这种用法既承认现实的残酷,也传递出积极应对的态度,正是中文表达的智慧所在。

语言就像地质运动,既有瞬间崩塌的震撼,也有缓慢沉淀的力量。“山崩地塌”教会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既要看到破坏的表象,也要相信重建的可能。这种辩证思维,或许就是成语穿越千年仍被使用的原因。

山崩地塌的造句

  1. 造句 玉虚一千门人,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
  2. 造句 漫天神光闪耀,封印之地山崩地塌,几乎快要承受不住了!大战几乎到了白热化,依旧胜负难分。
  3. 造句 哪吒现三头八臂往来冲突,玉虚门人,只杀得山崩地塌。
  4. 造句 至此场中气象又是一变,两人以刚猛对刚猛,掌力纵横来去,如狂风撼林,山崩地塌,地面飞砂走石,时现深坑,烟尘弥漫,当真斗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5. 造句 毕竟,这场大战已经超越了圣人的范畴,动辄毁天灭地,随意一击就是山崩地塌!“轰!”。
  6. 造句 哪吒现三头八臂往来冲突,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