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nù rén yuàn
成语解释:上天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作恶多端;激起普遍愤怒。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天怒人怨
英文翻译:the gods are angry and the people resentful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怒:1.生气;气愤:发怒。恼怒。2.盛大:怒潮。狂风怒号。山花怒放。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天怒人怨”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它究竟在说什么呢?举个真实的例子:某地政府强行拆迁,补偿方案不公,导致居民集体抗议,网上骂声一片,甚至引发全国关注——这种“既惹了老天爷发火,又让老百姓怨气冲天”的局面,就是典型的“天怒人怨”。
为什么这个词自带“核弹级”冲击力?其实它暗含两层力量:自然力量的象征性愤怒(天怒),与群体情绪的真实爆发(人怨)。比如某化工厂违规排污,河道死鱼成片,村民联名举报三年无果,最终演变成群体事件。这种环境破坏与民意沸腾的双重失控,完美诠释了成语背后的社会警示意义。
有人问:“现在还有天怒人怨的事吗?”当然有,但表现形式更隐蔽。比如某网红食品店用过期原料,被暗访记者曝光后,消费者怒刷万条差评,监管部门连夜查封。这种新时代的“天怒”已转化为舆论监督,“人怨”则化作指尖上的差评潮。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人性底线的事情,终将引发双重反噬。就像去年某地砍伐百年古树建停车场,结果遭遇山体滑坡,网友戏称“连老树都在发微博抗议”。虽然带点调侃,但生态保护与民生诉求的平衡之道,正是这个古老成语的现代启示。
下次听到“天怒人怨”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件事伤害的仅仅是人类吗?它是否也在破坏某种更宏大的秩序?比如疯狂挖矿导致的地质灾害,或是996制度下的过劳猝死案例,这些现代病都在用不同方式叩击着成语的警世钟。
当某个现象同时踩中自然规律和公序良俗两条红线,我们就该警惕了。毕竟老祖宗造这个词,可不是为了吓唬人——它是千年文明积攒的生存智慧,提醒我们别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