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cháng rì jiǔ
成语解释:时间长,日子久。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天长日久,这等几间小屋子,弄一对大猱头狮子,不时的对吼起来,更不成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时间长久
繁体字形:天長日久
英文翻译:after a considerable period of time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久:1.时间长(跟“暂”相对):久别。久经锻炼。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2.时间的长短:你来了有多久?。历时三个月之久。3.姓。
「天长日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时间积累带来的深远影响。比如:“邻居家那棵老槐树,天长日久地在院子里扎根,如今树冠已经遮住了半个屋顶。”这样的例子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微小变化在漫长岁月里能产生巨大结果?答案很简单——持续的力量往往超过短期爆发。
假设有个年轻人每天坚持晨跑半小时,最初几周可能看不出效果。但若把时间拉长到三年后,他的心肺功能、体态和精神状态必然焕然一新。这揭示了什么生活智慧?持续性的正向行为,就像溪水冲刷岩石,终将刻下痕迹。我曾观察过书法爱好者,那些能坚持每日练字的人,三年后的作品与初学时判若两人。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节奏这么快,天长日久的坚持还有意义吗?”其实这正是关键所在。当我们被即时反馈诱惑时,更需要明白某些成就必须经历时间的发酵。就像酿酒,即便使用相同原料,窖藏三个月与三年的口感天差地别。
有个有趣的对照案例:两座相邻村庄,甲村每年加固防洪堤坝,乙村只在洪水来时应急抢险。十年后,甲村的防洪工程形成了自然景观带,乙村却始终疲于应付。这说明了什么?主动的长期规划往往比被动应对更有价值。我认为现代人容易陷入“速成陷阱”,而忽视了时间这个重要变量。
再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建立。同事间通过每天准时完成工作交接,天长日久培养出的默契,远比签十份合同更可靠。这让我联想到企业文化建设——墙上贴满口号不如每天践行一个小承诺。
有趣的是,自然界也暗合这个规律。珊瑚虫用数百年构建珊瑚礁,虽然每个个体微小,但集体积累成就了海洋奇观。这提醒我们:个人努力与集体延续如何相互作用?答案在于将个体行为纳入更长远的价值链。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那些能坚持二十年晨练的老人,往往比同龄人更显年轻。这并非基因差异,而是时间给予坚持者的特殊礼物。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慢功夫”,就像古人说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毕竟,真正的改变往往发生在看不见的日积月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