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ī hún sàng dǎn
成语解释:形容极度恐慌。
成语出处:巴金《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他那四方脸、紫红脸膛、宽肩膀、魁梧身材的雄姿和他那吞日月、贯长虹的英雄气概,使得那一群脱离了大队的英国皇家军失魂丧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惊慌等
繁体字形:失魂喪膽
英文翻译:strike awe into one's heart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说起“失魂丧胆”,很多人会联想到电影里主角被吓得脸色发白、腿脚发软的场景。比如《鬼屋惊魂》里,主角突然看到窗户上浮现一张惨白的脸,顿时失魂丧胆,连逃跑的力气都没了。这种状态下的人,就像被抽走了灵魂和胆量,完全失去了应对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害怕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更清楚:考试前紧张是正常害怕,但若有人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否定自己,甚至看到试卷就浑身发抖、拒绝参加任何考试——这就叫失魂丧胆。它不仅是当下的恐惧,更像一种心理防线的崩塌。
生活中其实也存在类似情况。比如某同事被领导当众批评后,连续两周上班都躲着人走,连工作群消息都不敢点开。这种状态已经超出了“尴尬”的范畴,更像是长期高压下的失魂丧胆。这时候需要的不是简单安慰,而是重建自信的过程。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反着用。记得朋友讲过他带团队攻关项目的经历:最初大家被竞争对手的技术突破吓得失魂丧胆,但冷静下来后反而激发出破釜沉舟的斗志。这说明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如何转化——恐惧可以成为绊脚石,也能变成燃料。
现在想想,我们面对挑战时,与其担心自己会“失魂丧胆”,不如提前做好预案。就像登山者带着安全绳,职场人也可以通过积累小成功经验来建立心理护城河。毕竟,真正的勇气不是从不害怕,而是知道害怕却依然选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