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jūn dú zhàn
成语解释: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成语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独战,死者十八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单独作战
繁体字形:孤军独战
英文翻译:Fighting alone
孤:1.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孤儿。2.单独:孤立。孤军深入。3.中国古代王侯的自称。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独:1.一个:独子。独木桥。无独有偶。2.独自:独揽。独断专行。3.年老没有儿子的人:鳏寡孤独。4.唯独:大伙儿都齐了,独有他还没来。5.自私;容不得人:这个人真独,他的东西谁也碰不得。6.姓。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当提到"孤军独战"这个成语时,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是武侠小说里独闯龙潭的侠客,还是现代职场中单枪匹马解决问题的同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单独行动、没有外援的状态,但它的真实含义远比表面更值得玩味。
举个具体例子:小张负责的项目突然遭遇技术难题,同事都在外地出差。他连续三天吃住在办公室,最终独立攻克难关。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小张"孤军独战"完成了任务。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这种单打独斗真的值得提倡吗?答案并非绝对,关键要看具体情境。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应对值得肯定,但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团队协作。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个成语的现实投射。大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创业者初期独自开拓市场,甚至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孤军奋战",都在不同维度诠释着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真正的"孤军独战"往往伴随着潜在支援系统,比如小张虽独自攻关,但随时能视频连线请教专家。
有个有趣的现象:在强调团队协作的现代社会,为什么"孤军独战"的故事依然动人?或许因为它展现了人类突破困境的勇气。就像疫情期间独自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孤军"背后是整个医疗系统的支撑。这种矛盾的统一性恰好揭示了成语的深层智慧——看似孤立无援的状态,实则考验着个人调动资源的能力。
从个人经验来看,适度体验"孤军独战"能显著提升应变能力。去年我负责跨部门项目时,突发状况导致团队成员被困外地。独自处理危机的三天里,不仅快速掌握了新技能,更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清醒。这种成长恰恰印证了成语的积极面:暂时的孤立可能成为突破舒适区的契机。
当我们再遇到需要独立应对的挑战时,不妨把这个成语视为能力锻炼的标尺。既不必畏惧必要的独自担当,也要懂得在适当时机寻求支援。就像登山者系着安全绳攀岩,真正的勇气来源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而非盲目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