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
成语解释: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寍與千人好,莫與一人敵
英文翻译:Better a thousand than one
宁:[níng]1.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6.姓。[nìng]1.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2.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zhù]1.贮藏;积聚。同“贮”。2.久立。同“伫”。3.大门与屏风之间。
与:[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欤”。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与:[yǔ]1.给:赠与。与人方便。信件已交与本人。2.交往:相与。与国(友邦)。3.赞许;赞助:与人为善。4.等待:岁不我与(时光不等人)。5.姓。6.跟;向:与虎谋皮。与困难作斗争。7.和: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yù]参与:与会。[yú]同“欤”。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这句老话,乍一听像是劝人“多交朋友少结仇”,可它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智慧呢?咱们先举个例子:假设你刚入职一家公司,同事小张总爱在会议上挑你的刺儿。这时候,你是该当场怼回去,还是私下找他沟通?
举个真实场景:老王的奶茶店开在街角,隔壁理发店老板总嫌他家排队客人挡了门面。老王没争辩,反而主动送了几杯奶茶,笑着说:“咱们都是做街坊生意的,互相体谅嘛。”后来理发店客人等位时,老板还会推荐他们去老王店里坐坐。你看,少一个敌人,反而多了一群潜在顾客。
为什么说“与千人好”比“赢一人”更重要?菜市场张婶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有次卖菜大妈算错了账,硬说张婶少给了五毛钱。张婶没吵嚷,笑呵呵补了钱。第二天大妈不仅道歉,还多塞了两根葱。后来整条街的摊主都爱跟张婶搭话——和气生财的道理,在烟火气里最鲜活。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同学聚会时,混得最好的往往不是当年最较真的学霸,而是那个能记住每个人口味、会打圆场的“老好人”。这不是说要做滥好人,而是像小区健身器材,螺丝松了别急着拆,紧紧还能用——人际关系也需要定期维护。
如何在现实中实践这个原则?记得第一次带团队时,有个组员总跟我唱反调。有天下班我请他喝啤酒,才发现他父亲刚住院。后来工作上我主动帮他调班,他反而成了最靠谱的搭档。这让我明白:很多对立源于不了解,拆掉心墙比打败对方更重要。
最近社区改建停车位,李叔的做法堪称典范。他没跟反对的邻居硬碰硬,反而拉着大家在梧桐树下开了个“意见茶话会”,最后方案兼顾了老年人和上班族的需求。你看,把对抗变成对话,百人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说到底,这句古训不是教我们当软柿子,而是像打太极——化解冲突的力道,比硬碰硬更需要智慧。下次遇到矛盾时,不妨想想:这场争执赢了又如何?或许退一步看到的,会是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