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ǒu jié bù huí
成语解释: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成语出处:《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守節不迴
英文翻译:Keep the festival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回:1.曲折环绕: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针。峰回路转。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回家。回乡。送回原处。3.掉转:回头。回过身来。4.答复;回报:回信。回敬。5.回禀。6.谢绝(邀请);退掉(预定的酒席等);辞去(伙计、佣工):送来的礼物都回了。7.指事情、动作的次数:来了一回。听过两回。那是另一回事。8.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红楼梦》。9.回族:回民。10.姓。11.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从邮局取回一个包裹。书报阅后,请放回原处。
“守节不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背后藏着一种让人敬佩的力量。比如有人问:“这个词到底适合用在哪些场景?”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位老师面对家长送礼的请求,坚持按学校规定办事,即使对方反复劝说也不动摇,这就是“守节不回”的真实写照。它描述的不仅是原则的坚守,更是对底线的温柔捍卫。
可能有人会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老派价值观吗?”看看那些在医疗反腐风暴中主动上交红包的医生,或是顶着压力曝光污染问题的环保工作者,他们的选择恰恰证明:越是快速变迁的时代,越需要这种“不改其志”的定力。就像山间青竹,风吹得越猛,越显出挺拔的姿态。
有个有趣的对比:战国时期豫让为报知己漆身吞炭,现代企业家拒绝商业贿赂而失去订单,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背景,却都闪耀着相同的精神内核。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说明人类对气节的推崇从未改变。不过要提醒的是,守节不等于固执——就像导航软件需要根据路况调整路线,我们的坚守也需要智慧的判断。
观察身边会发现,那些真正践行“守节不回”的人,往往活得特别通透。他们不是不懂变通的榆木疙瘩,而是像经过精密校准的指南针——外在环境再复杂,内心始终指向正确的方向。这种状态让我想起老匠人打磨器物:既要有铁砧般的坚定,也要有流水的柔韧,方能在坚持与变通中找到平衡点。
或许,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当现实的浪潮拍打过来时,我们心里是否还藏着不肯随波逐流的那块礁石?它可能小到拒绝帮人考试作弊,大到守护重要的社会公义。这些看似微小的坚持,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虽然单个光芒微弱,汇聚起来却能照亮整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