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
  • yàng
  • wén
  • zh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n yàng wén zhāng

成语解释:原指官场上有固定套式的例行公文。现比喻徒具形式;摆摆样子;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言词或做法。

成语出处: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只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

繁体字形:官様文章

英文翻译:officialese

官样文章的意思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样:1.形状:样子。模样。图样。同样。装模作样。2.种类:花样。各种各样。3.做标准的东西:样板。样本。样品。榜样。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成语评论

提到“官样文章”,很多人会联想到“假大空”的套话,但它的存在逻辑究竟是什么?举个例子,某单位年度总结中写道:“在上级领导下,全体同志凝心聚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句话看似正确,却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你找不到具体做了什么,也无法判断实际效果。

为什么这类表达经久不衰?试想某个基层干部的真实困境:既要说清工作成果,又不能触碰敏感数据;既要体现政策落实,又不敢暴露实际困难。这时,标准化模板就成了安全选择。就像用“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替代“投诉率下降12%”,前者虽模糊,却避免了问责风险。

不过这种现象是否无可救药?去年某地政务公众号的转型值得关注。他们将“扎实推进环境整治”改为“每周清理河道垃圾3吨,新增分类垃圾桶200个”,阅读量暴涨五倍。这个案例证明,当形式要求与实质内容找到平衡点时,官样文章也能“脱胎换骨”。

有人质疑:既然知道问题所在,为何改变如此艰难?我曾参与过公文起草,深有体会。某次将“加强监管”具体化为“每月两次突击检查”,却被领导改为原表述,理由是“留有余地”。这种“安全惯性”背后,其实是责任归属的模糊化需求——精准表述意味着可验证,而验证就可能追责。

未来的转机或许在技术层面。某市正在试点AI公文助手,输入工作数据就能自动生成既有规范格式又包含实绩的文本。当机器开始破解这种“语言密码”,或许能倒逼表达方式的革新。毕竟,真正的好文章,应该像透光的琉璃——既保持形式美感,又能让人看见内在的风景。

官样文章的造句

  1. 造句 枪毙一切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
  2. 造句 他的总结论评论句是官样文章。
  3. 造句 劳绩到班不到班,也不过是句官样文章的话,本还是事在人为。
  4. 造句 我们要切实抓好某项工作,不是发几篇官样文章所能济事的。
  5. 造句 对不起,那样的官样文章,我看还是不写为好!
  6. 造句 他们当时一定是有一个专门炮制这类官样文章的人员班底.
  7. 造句 为加快性电厂的建设,鼓励私人投资,政府想减少官样文章,虽然环保主义者警告说…
  8. 造句 他们对他的设计没有认真讨论就官样文章地加以批准了。
  9. 造句 如果这看起来像是学究的官样文章,那么想想苹果的信徒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10. 造句 它将产生比通常官样文章所表述的相互尊重具有的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