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dòu
  • ch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 wú dòu chǔ

成语解释:家里的粮食储备不足一斗。形容生活窘迫。

成语出处:《晋书·王欢传》:“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家境困难

繁体字形:家無鬥儲

英文翻译:No fighting reserve

家无斗储的意思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突然。

储:1.储藏;存放:储蓄。储金。储粮备荒。2.已经确定为继承皇位等最高统治权的人:立储。王储。储君。3.姓。

成语评论

家无斗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贴近生活。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刚毕业在城里租房,每月工资付完房租就所剩无几,冰箱里常年只有泡面和鸡蛋,朋友调侃他“家无斗储”,他却笑着说:“至少还有Wi-Fi和梦想啊!”

为什么古人会用“斗”来衡量穷困?其实“斗”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2斤粮食。过去普通家庭如果连一斗存粮都没有,说明真的揭不开锅了。比如《世说新语》里记载,有个书生冬天穿着单衣赴宴,主人家问他为何如此寒酸,他自嘲:“家无斗储,却有满腹诗书”——这种用精神富足化解物质匮乏的态度,倒是挺值得现代人借鉴。

这个成语用在现代职场也毫不违和。比如新媒体小编小李的合租房里,衣柜塞着三件轮换穿的白衬衫,书架上却摆着二十多本翻烂的运营秘籍。同事去她家做客时惊呼:“你这真是家无斗储啊!”她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10w+爆文说:“我的‘储粮’都在这里呢。”这种场景化使用,反而让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反而喜欢用“家无斗储”来自嘲。上周在创意市集遇到个摆摊的陶艺师,他的工作台上除了未烧制的泥坯,就只剩半袋速溶咖啡。问他怎么看待这种生活状态,他一边捏着茶杯一边说:“你看这些泥土现在一文不值,但经过1380度窑火,它们就会变成别人买不起的艺术品。”这种将困境转化为成长契机的智慧,或许正是这个成语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的现代演绎不应消解其警示意义。去年社区帮扶的刘阿姨家,厨房柜子里除了半包挂面空空如也,这真实的“家无斗储”让人揪心。但令人感动的是,她坚持用阳台种的薄荷泡茶招待志愿者,还教大家怎么用旧衣服改造成收纳袋——困顿中的创造力,往往比顺境中的慷慨更触动人心。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储备”的定义。朋友老张的公寓里连张正经餐桌都没有,整面墙却钉满了环球旅行时收集的冰箱贴。每次有人质疑他的生活方式,他就笑着指指墙面:“我这里储备着七大洲的晚风呢。”这种跳出物质层面的解读,反而让古老成语有了更开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