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àn rén shuō huà
成语解释: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因人而异
繁体字形:看人説話
英文翻译:Watch people talk
看:[kàn]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书。看电影。看了他一眼。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3.访问:看望。看朋友。4.对待:看待。另眼相看。别拿我当外人看。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6.照料:照看。衣帽自看。7.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行情看涨。别跑!看摔着!。看饭快凉了,快吃吧。8.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看。找找看。等一等看。评评理看。先做几天看。[kān]1.守护照料:看门。看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2.看押;监视:看犯人。看俘虏。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话: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看人说话”的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见风使舵”常被用来形容根据他人态度调整说话方式的行为。比如同事会议上,小李发现领导倾向方案A,立刻接话:“方案A确实更符合公司长期战略。”这种场景化的表达,是不是比直白的“讨好”更有画面感?
这时候有人会问:“这种说话方式算虚伪吗?”其实关键看出发点。像“看人下菜碟”这个略带贬义的词,如果用在服务员根据顾客口味推荐菜品,反而成了专业素养。语言本身是工具,重点在于我们用它传递善意还是谋取私利。
我发现真正会沟通的人,往往掌握着“见机行事”的智慧。上周拜访客户时,王经理发现对方更关注数据而非情怀,立刻切换汇报方式:“这套方案能为贵司节省23%运营成本。”这种及时调整的能力,本质上是对他人的尊重。
“八面玲珑”就一定不好吗?邻居张阿姨调解社区矛盾时,既能理解年轻人的快节奏,也懂得体谅老人的传统观念。她用“在理的话暖人心”的方式,让两代人达成共识。这种高情商的沟通,恰恰是社会需要的润滑剂。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职场新人常犯“对牛弹琴”的错误。实习生小陈给技术部讲市场方案,满口“流量池”“用户心智”,结果工程师们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他学会用“这个功能预计提升30%接口响应速度”这类技术语言沟通,协作效率立竿见影提升。
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看我们怎么调配。老家表弟做直播带货,面对学生群体用“这个防晒霜涂上就像开了美颜”,遇到宝妈就说“儿童级成分不辣眼睛”。这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本事,反而让他的推荐更有说服力。
最后想起大学导师的话:“说话要看对象,但更要看本心。”就像“随机应变”这个成语,用在医生根据患者情绪调整沟通方式时,就是医者仁心的体现。当我们带着真诚去观察和表达,所谓的“说话技巧”才会真正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