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g dǐ lāo yuè
成语解释: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马陵道》:“我若今日见你呵,将你活剁做两三截,你要活时恰似井底捞明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徒劳的行为
繁体字形:寒底捞月
英文翻译:Fishing for the moon in the cold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抵”,达到。[de]同“的”。
捞:1.从水或其他液体里取东西:打捞。捞饭。捞鱼。2.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趁机捞一把。3.顺手拿:披上衣服,捞起铁锹就走。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你听说过“寒底捞月”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像寒冬里试图打捞水中的月亮——明知道做不到,却还是固执地坚持。比如有人为了买奢侈品连续三个月吃泡面,朋友劝他:“你这就是寒底捞月,钱没攒够身体先垮了。”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行为呢?其实背后藏着两种心理:要么被短期欲望冲昏头脑,像那个想用竹篮打水的邻居老王;要么是缺乏现实判断力,就像我表弟非要拿高中文凭应聘航天工程师。这种反差往往让旁观者既着急又无奈。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劝解呢?关键要让人看到“竹篮”和“水”的关系。去年同事小李想转行做电竞选手,我拿着他的体检报告说:“你连熬夜都扛不住,这目标就像在雪地里种热带水果。”后来他改做游戏解说,反而找到了更适合的赛道。
不过换个角度看,“寒底捞月”未必全是坏事。就像我学妹坚持用算盘练速算,虽然计算器更高效,但这种练习意外提升了她的专注力。重要的是区分“执着的修炼”和“盲目的固执”,就像登山者会评估天气再出发。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类现象:从股市追涨杀跌的散户,到在公园相亲角坚守择偶标准十年的张阿姨。这些鲜活案例告诉我们,设定目标时要先摸摸水温,看看手里有没有合适的容器。毕竟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收获,中间还隔着整个夏天的耕耘。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最终实现“水中取月”的人,往往不是靠蛮力,而是找到了新方法。就像古人发明了抽水机,现代人用天文望远镜研究月球。当目标看似遥不可及时,或许该停下来想想——是不是该换种方式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