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ǎ bù dí zhòng
成语解释: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繁体字形:寡不敵衆
英文翻译:be hopelessly outnumbered
寡:1.少;缺少(跟“众、多”相对):寡欢。寡言。寡不敌众。孤陋寡闻。2.淡而无味:清汤寡水。3.妇女死了丈夫:守寡。寡居。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寡不敌众”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人少的一方打不过人多的一方”。比如,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说服全公司老员工接受自己的新方案,结果被各种质疑淹没,这就是典型的“寡不敌众”——不是他的想法不好,而是缺乏支持者时,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忽视。
有人可能会问:“寡不敌众是绝对的劣势吗?”其实不然。历史上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靠的是借东风、用火攻的智慧。这说明“寡”未必输给“众”,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突破口。就像创业公司挑战行业巨头时,与其正面硬拼,不如专注细分领域快速突围。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类似场景。比如小区业主群里,个别居民提出改造停车位的建议,如果没提前争取多数人支持,往往会被“人海战术”的反对声压制。这时候可以换个思路:先私下说服关键意见领袖,把“寡”变成“众”的一部分。这种策略转换,正是破解困局的核心。
有趣的是,现代职场中“寡不敌众”正在被重新定义。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团队里只有三人支持创新方案,而保守派有八人。但我们用数据模型模拟了两种方案的十年收益曲线,最终用可视化报告扭转了局面。这说明“数量劣势”可以通过提升“决策质量”来弥补。
面对寡不敌众的处境,真正重要的是保持清醒认知。就像打篮球比赛,如果对方五个人都盯着你,与其强行突破,不如把球传给空位的队友。这种“以少带多”的思维,反而可能创造新的机会。毕竟,多数人的共识有时会陷入群体盲区,少数人的独特视角反而能成为破局关键。
下次当你感觉自己处于“寡”方时,不妨试试“聚焦优势点+寻找同盟者”的组合策略。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虽然微小,但找准方向持续发光,终会被人看见。胜负从来不只取决于数量对比,更在于如何将有限资源转化为有效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