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guó
  • zh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 guó zhàng fū

成语解释: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有大丈夫气慨的女子。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要算个智、仁、勇三者兼备的巾帼丈夫。”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女性英雄

繁体字形:巾幗丈夫

英文翻译:heroine

巾帼丈夫的意思

巾: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小块的纺织品:手巾。毛巾。头巾。围巾。领巾。枕巾。

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常用“巾帼”指代妇女。

丈:1.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10丈等于1引。1市丈合3又1/3米。2.丈量(土地):清丈。春耕前要把地丈完。3.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丈。4.丈夫(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姑丈(姑夫)。姐丈(姐夫)。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成语评论

巾帼丈夫”常用来形容那些兼具女性细腻与男性魄力的杰出人物。比如一位女企业家在行业寒冬中力挽狂澜,下属感叹:“李总真是当代巾帼丈夫,既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又有破釜沉舟的决断力。”这个成语为何能跨越性别界限?其实它打破了传统认知框架,强调人的优秀品质不该被性别标签束缚。

有个有趣的案例:某科技公司CTO王女士在项目危机时,连续三天带着团队吃住在实验室,最终攻克技术难关。员工私下议论:“她穿着高跟鞋指挥攻坚的样子,活脱脱是个巾帼丈夫。”这里既有对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暗含了社会对女性领导者的特殊观察视角。这种评价本身是否存在刻板印象?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女性展现强大行动力时,人们为何仍习惯用男性化比喻来强调?

笔者在博物馆见过明代女将秦良玉的战袍复制品,铠甲下压着绣花手帕。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恰是“巾帼丈夫”的核心魅力。当代职场中,某位怀孕期间完成跨国并购的女高管曾对我说:“做好管理者与当好母亲都需要强大的多线程处理能力”,这句话或许比任何成语都更能诠释现代巾帼丈夫的内涵。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十年前多见于描述女军人、运动员,如今则扩展到科研、商界等领域。某次学术论坛上,听到青年学者这样评价导师:“张教授指导实验时的严谨,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堪称学界巾帼丈夫。”这种演变折射出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知拓展,也提醒我们:优秀品质本无性别属性,关键在能否突破自我设限。

当看到社区志愿者林阿姨组织居民自救抗击台风时,邻居大爷那句“这魄力不输男子汉”的称赞,既是对个体的肯定,也暗示着某种集体潜意识的残留。或许未来某天,我们不再需要借用性别对比来突显能力,而是能自然地说:“这就是个了不起的人”。这种语言习惯的改变,可能比创造新成语更有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