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zǐ hái ér
成语解释: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道我是犯夜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骂人
繁体字形:弟子孩兒
英文翻译:Disciple child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孩:1.幼童。2.子女。
儿:1.雄性的:儿马。儿狗。2.后缀(注音作r)。3.名词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作用。a)表示小:盆儿、棍儿、窟窿儿、小车儿。b)表示词性变化:吃儿、盖儿、卷(juǎn)儿(动词名词化);亮儿、尖儿、零碎儿(形容词名词化)。c)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门儿、根儿、油水儿。d)区别不同事物:白面—白面儿(海洛因),老家—老家儿(父母和家中其他长辈)。4.少数动词的后缀:玩儿。火儿。参看〖儿化〗。“兒”
哎呦,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弟子孩儿”的用法。你可能会问:“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嘿嘿,别急,咱慢慢唠。简单来说,“弟子孩儿”一般用来形容年轻后辈或徒弟,带着点长辈对晚辈的亲切感,但说实在的,这词儿现在用得不多见,倒像是从老故事里溜达出来的。
举个例子哈!比如老张收了个机灵的小徒弟,逢人就夸:“我这弟子孩儿学手艺快得很,不出三年准能出师!”你品,这语气里是不是带着七分得意三分宠溺?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表达放在现代职场可能有点违和,毕竟现在都叫“实习生”或者“新人”了不是?
那有人要问了:“这成语跟‘徒弟’有啥区别啊?”嘿,问到点子上了!依我看,“弟子孩儿”比普通师徒关系多了层亲昵劲儿。就像你二大爷拍着你肩膀喊“臭小子”那种感觉,表面上嫌弃,心里其实稀罕得紧。不过现在年轻人更习惯直呼名字,这种老派称呼反倒成了稀罕物。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趣事儿。前阵子看京剧《白蛇传》,里头的小青管许仙叫“呆弟子孩儿”,当场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你瞧,传统文化里这词儿还能当调侃用,活脱脱就是个自带BGM的称呼。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现在谁在大街上这么喊人,估计会被当成穿越来的吧?
其实啊,语言这东西就跟活水似的,总得流动变化。虽然“弟子孩儿”这类老词儿逐渐淡出日常,但咱们不妨在特定场合用用,比如写历史小说或者排古装戏时,保准能让文字更有味道。再说了,哪天要是听见哪个老先生这么喊徒弟,咱也能会心一笑不是?
要我说啊,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流行语,但老话儿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下次见到长辈用这种老派称呼,可别急着笑话人家,说不定里头藏着咱没见过的江湖故事呢。得嘞,今儿就唠到这儿,下回再碰上啥有意思的老词儿,咱接着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