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zú dì zǐ
成语解释: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成绩优异的学生
繁体字形:高足弟子
英文翻译:best pupil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第”,次序。6.古同“第”,但。[tì]古同“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高足弟子”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骏马般的优秀学生”,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得到名师指导且才华出众的后辈。比如在学术圈里,人们常说:“张教授的高足弟子小李,今年刚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突破性论文。”这里的“高足弟子”既点明了师生关系,又突出了学生的卓越能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高足’这个词呢?”其实这个比喻特别生动——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优秀的学生也需要能识才育才的老师。比如某非遗传承人接受采访时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带出了几个高足弟子,让传统手艺不至于失传。”这样的表达比单纯说“优秀学生”更有画面感。
不过在现代社会,“高足弟子”的适用范围其实更广。我曾见过科技公司的CTO这样介绍团队:“小周是我带出来的高足弟子,现在已经是人工智能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了。”这说明即便在强调创新的领域,传统师徒模式依然在发挥作用。有趣的是,这种关系不一定非要“手把手教”,有时候更像是经验与资源的传承。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网课这么多,师徒关系还重要吗?”观察现实会发现,真正深入的知识传递往往需要双向互动。就像老厨师收徒弟时说的:“火候掌握不能只看菜谱,得站在灶台边闻着味道学。”这种耳濡目染的过程,正是“高足弟子”培养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还隐含着责任的双向性。老师既要会“相马”,也要肯“育马”。有个年轻创业者曾分享:“我的导师不仅是学术上的高足弟子培养者,更教会我用商业思维解决社会问题。”这种超越技术的传承,让师生关系有了更立体的价值。
最后想说,无论是学术圈、手艺行当还是现代职场,“高足弟子”的存在都像接力跑的交接棒——前人托举,后人蓄力。或许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有温度的传承方式,让经验与创新得以延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