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 yuán dì zǐ

成语解释: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成语出处:唐 王昌龄《殿前曲》:“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戏剧演员

繁体字形:棃園弟子

英文翻译:operatic players

梨园弟子的意思

梨:1.梨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卵形,花一般白色。果实是常见水果。品种很多。2.这种植物的果实。3.(Lí)姓。

园:1.(园儿)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花园儿。果园。园艺。2.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公园。动物园。园中游人很多。3.(Yuán)姓。

弟:[dì]1.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弟弟。兄弟。2.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弟。堂弟。3.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弟。师弟。4.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弟子。徒弟。5.古同“”,次序。6.古同“”,但。[tì]古同“”,孝悌。[tuí]〔弟靡〕颓唐;柔顺。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成语评论

梨园弟子”这个词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和咱们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先看个例子:在戏曲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院长看着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孔感叹:“这些梨园弟子将来定能让传统艺术焕发新光彩。”这里的“梨园弟子”可不是种水果的学徒,而是专指戏曲行业的从业者。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非叫“梨园”呢?这得从唐朝说起。唐玄宗当年在皇家园林的梨园里亲自教艺人演戏,后来“梨园”就成了戏曲行当的代称。比如某老戏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代梨园弟子最怕的不是观众少,而是把老祖宗的手艺弄丢了。”这句话既点明了行业身份,又带出传承的责任感。

现代人还爱用这个老词吗?看看这个场景就明白了:短视频平台上,00后戏曲博主边画脸谱边解说:“作为新晋梨园弟子,我要用年轻人听得懂的方式讲京剧故事。”这里巧妙地把传统文化和新兴媒介结合起来,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

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现在很多戏曲院团既教传统剧目,又排创新戏。就像有位剧团经理说的:“梨园弟子不能光守着老本,得学会用新瓶子装陈酿。”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或许正是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的秘诀。当我们在商场偶遇穿着汉服唱戏的年轻人,或者在游戏里听到戏曲唱腔配乐时,其实都在见证“梨园弟子”这个词的现代演绎。

有个问题值得琢磨:学戏这么苦,年轻人还愿意当“梨园弟子”吗?某戏曲学校招生办主任的话很实在:“现在孩子们选择更多了,但真正热爱的还是会留下。你看我们京剧班的娃,练功时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上台时眼睛照样亮晶晶的。”这种代代相传的热爱,或许比任何华丽词藻都更能解释这个成语的生命力。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前阵子去看小剧场京剧,发现观众席里坐满了戴耳机的外国友人,字幕机同步翻译着唱词。散场时听见他们用生硬的中文讨论“那个武生的跟头真厉害”,突然觉得“梨园弟子”这个词早就不局限于某个园子或地域,它正在变成连接不同文化的特殊纽带。或许这就是传统智慧的魅力——越是扎根土壤深处,越能长出通向世界的枝桠。

梨园弟子的造句

  1. 造句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2. 造句 这些在旧社会被人轻视的梨园弟子,在新社会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欢迎。
  3. 造句 梨园内,唐明皇和杨贵妃教梨园弟子弹琴唱曲,贵妃率弟子在芙蓉花中翩翩起舞。
  4. 造句 咸丰净脚李文茂率梨园弟子起义反清亦赖武功基础.
  5. 造句 ,受到后世梨园弟子、梨园会馆虔诚的礼拜。
  6. 造句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7. 造句 李隆基以前,对这些梨园弟子都很好,他不仅经常欣赏他们的演奏,自己有时也同他们一起演奏。
  8. 造句 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9. 造句 “优孟衣冠真是假,梨园弟子旧翻新。
  10. 造句 这年谷雨节前后,牡丹盛开,争奇斗艳,玄宗乘月夜召杨贵妃到沉香亭,又特选十几名出色的梨园弟子奏乐唱歌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