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áng zhōng yǒu cuò
成语解释:在慌张忙乱中照顾不周而产生差错。亦作“忙中有失”。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这一乐,乐得忙中有错,爬起来慌慌张张的也向舅太太磕了个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慌乱时
繁体字形:忙中有錯
英文翻译:haste makes waste
忙:1.事情多,不得空(跟“闲”相对):繁忙。这几天很忙。忙里偷闲。2.急迫不停地、加紧地做:你近来忙些什么?。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错:1.参差;错杂:交错。错落。这几块砖砌得不齐,错进去了一点儿。2.两个物体相对摩擦:上下牙错得很响。3.相对行动时避开而不碰上:错车。错过了机会。4.安排办事的时间使不冲突:这两个会不能同时开,得错一下。5.不正确:错字。这道题算错了。6.过错;错处:没错儿。出错儿。7.坏;差(用于否定式):这幅画儿画得不错。今年的收成错不了。8.在凹下去的文字、花纹中镶上或涂上金、银等:错金。9.打磨玉石的石头。10.打磨玉石:攻错。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急着赶工,结果越忙越容易出岔子?比如火急火燎收拾文件准备开会,临出门发现手机忘在打印机旁;或是熬夜赶PPT时,突然发现前五页的数据全贴错了表格。这些看似偶然的小错误,其实藏着个有趣的成语密码——忙中有错。
为什么越着急越容易犯低级错误?举个真实案例:某快递站双十一期间,分拣员为加快速度跳过核对环节,结果把价值三万块的生鲜包裹和普通文件混装,导致整批货物变质。这正是"欲速则不达"的鲜活写照——当我们把效率摆在精确性之前时,系统误差就会像滚雪球般累积。
另一个成语"手忙脚乱"更直观展现忙中出错的场景。就像新手厨师同时盯着三口炒锅,这边刚下油锅那边手机响了,一不留神就把糖罐当盐罐。这时候最需要的反而不是加快动作,而是像老茶师说的:"急事缓办",给思维留出校准空间。
我观察到现代职场有个怪现象:人们常把"忙得脚不沾地"当作勋章。但去年参与某制造业流程优化项目时,我们发现实施"强制缓冲时间"后,整体错误率下降27%。这印证了《孙子兵法》"以迂为直"的智慧——适当放慢反而能更快抵达终点。
面对不可避免的忙碌期,不妨试试"切块工作法"。就像吃西瓜要切片才方便,把复杂任务拆解成可管理的模块,每个环节设置检查点。这方法帮助我去年在项目冲刺期避免了三次重大数据错误,虽然前期多花20%时间,后期却节省了80%的修正成本。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下次被deadline追着跑时,是先保证速度冲刺,还是愿意花五分钟画个流程图?或许答案就藏在"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老理儿里。毕竟,真正的效率不该用错误数量来买单,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