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u
  • zhōng
  • yǒu
  • g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óu zhōng yǒu gāng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性格温柔中带有刚强

成语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再加以她那活活泼泼的神态,柔中有刚的清脆声音,是谁也无法招架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性格

繁体字形:柔中有剛

英文翻译:There is strength in softness

柔中有刚的意思

柔:1.软(跟“刚”相对):柔软。柔韧。柔枝嫩叶。2.使变软:柔麻。3.柔和(跟“刚”相对):柔情。温柔。她的性子很柔。4.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刚:1.硬;坚强(跟“柔”相对):刚强。刚直。他的性情太刚。2.姓。3.恰好:不大不小,刚合适。4.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仅仅: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5.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他刚从上海回来。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6.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字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刚过立春,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

成语评论

柔中有刚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见过竹子被大风吹弯却不断裂的场景吗?看似随风摇摆的竹枝,实际上内部纤维紧密相连,这种既顺应环境又守住根基的特质,恰恰体现了柔中带刚的智慧。

有人会问,这和单纯软弱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内在支撑力。就像职场新人面对不合理要求时,用“我理解您的安排,不过根据流程可能需要再确认”来回应——既没有硬碰硬激化矛盾,又守住了专业底线,这种表达就是柔中带刚的典型运用。

传统文化中其实早有印证。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看似绵软的动作都包含着腰马合一的发力准备。就像毛笔书法中的悬腕运笔,手腕看似放松,实则通过臂力控制着每一笔的轻重缓急,这种外松内紧的状态特别值得玩味。

现代人际关系中如何应用这个智慧?我观察到,那些既能共情他人又不失原则的沟通者往往更受欢迎。比如教育孩子时,用“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玩,但作业完成后的自由时间会更尽兴”替代简单命令,既接纳情绪又明确边界,这种柔性的坚定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有人担心柔中带刚会不会显得不够真诚?其实关键在于平衡点的把握。就像优质橡胶既有弹性又有韧性,真正的高手能在柔软处展现包容,在关键处显露棱角。这种动态的平衡不是刻意伪装,而是经过自我认知后的自然流露。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说“温柔而坚定”时,是否在追求某种刚柔并济的生活哲学?或许答案就藏在每天那些既懂得退让又守住底线的选择里,藏在那些外圆内方的人生智慧中。毕竟,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

柔中有刚的造句

  1. 造句 保存日久者,谓之“陈羊毫,它柔中有刚;”。
  2. 造句 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民谚 
  3. 造句 他的书法行笔流畅,柔中有刚,气势蕴积,丰润而不肥滞,正行书俱称佳品,有宋人书法之遗意,为山西又一书法大家。
  4. 造句 柔中有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追求处世之理想的最高境界。
  5. 造句 踱步上前,缓缓出指,连点其周身数处大穴,劲力柔中有刚,径直截断各处经脉,废其武功。
  6. 造句 正如***对他所作的评语,具有“柔中有刚,棉里藏针”的性格特征。
  7. 造句 这一招姿工既潇洒大方已极,劲力更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8. 造句 这次成都春交会上得以一见,与想象中有点不一样,曾英说话不徐不疾,很内敛,很温柔,但柔中有刚。
  9. 造句 让沐青峰庆幸的是,这五虎拳虽然号称内外兼练,刚中含柔,柔中有刚,抑扬顿挫,招法独特,但却并无任何经脉穴位之说,这让沐青峰大松了一口气。
  10. 造句 观赏一盆寒兰,可见10余叶片,挺拔与弯垂相间,秀逸而飘曳,疏密有致,柔中有刚,碧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