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ū hū bù lè

成语解释: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失意的样子

繁体字形:忽忽不樂

英文翻译:unhappy at

忽忽不乐的意思

忽:1.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忽视。疏忽。2.姓。3.忽而:天气忽冷忽热。油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4.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忽等于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

忽:1.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忽视。疏忽。2.姓。3.忽而:天气忽冷忽热。油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4.计量单位名称。a)长度,10忽等于1丝。b)质量或重量,10忽等于1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乐:[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成语评论

忽忽不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状态其实很常见——就是心里不痛快,但又说不上来具体为什么。比如,小李因为项目进展不顺,在工位上坐立不安,同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吃饭”,他摆摆手说“你们去吧”,随后盯着电脑屏幕发呆。这时候,旁人就能明显感觉到他“忽忽不乐”的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状态和普通的“不开心”有什么区别?其实,“忽忽不乐”更偏向一种持续的低落感。比如王阿姨发现儿女们只顾着玩手机,没人认真尝她准备的菜,她收拾碗筷时动作格外慢,话也比平时少。这种闷闷的情绪像一团散不开的雾气,既不会突然爆发,也不会轻易消散。

生活中怎么应对这种情绪?我自己发现,与其强行摆脱它,不如先接纳它的存在。上周同事小张因为没赶上末班车,站在路边翻看打车软件时眉头紧锁。但当他转头看到便利店亮着的灯,突然决定进去买根烤肠,结果被店员送的贴纸逗笑了。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生活插曲就能让“忽忽不乐”自动退场。

有意思的是,这种情绪反而能成为改变的契机。比如学生时代考试失利后,我曾整天在操场上绕圈走。但正是这种“忽忽不乐”促使我重新制定了学习计划。就像老话说的“物极必反”,当低落的情绪积攒到某个临界点,人反而会主动寻找突破口。

观察身边的朋友会发现,大家应对“忽忽不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人选择给绿植换土,有人翻出旧相册整理,还有人专门坐公交车看城市夜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其实都在帮助内心找回平衡。毕竟,生活的齿轮不会因为某个瞬间的停滞就停止转动。

忽忽不乐的造句

  1. 造句 这样一来,高洋还真犹豫,半路回返晋阳,忽忽不乐。
  2. 造句 上自甘露之变,意忽忽不乐,两军球鞠之会什减六七,虽宴享音伎杂遝盈庭,未尝解颜。
  3. 造句 上自华州还,忽忽不乐,多纵酒,喜怒不常,左右尤自危。
  4. 造句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忧愁太过,忽忽不乐……萱草忘忧汤主之。
  5. 造句 要是没有碰见她们,我大学这几年,兴许都要一小我私人忽忽不乐、一言不发地待在睡房里了。
  6. 造句 又想起命官言语,却去当铺粉壁下,立在厅前,独自个看著天,忽忽不乐;亦有时自语自言,正不知甚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