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成语出处: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忿然作色
英文翻译:suddenly change countenance
忿:1.同“愤”。2.见〖不忿〗、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小明和同事讨论项目方案时,对方突然推翻所有共识。只见他眉峰紧蹙、脖颈泛红,声音陡然提高八度:"这方案上周会上不是都确认过了吗?"原本融洽的会议室霎时被凝重的空气填满。
问:什么场景下容易让人"忿然作色"?当人们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被突然否定时,就像被点燃的爆竹,情绪会瞬间爆发。比如家长会上有位父亲,听到老师当众批评孩子"注定考不上重点",当即拍案而起,连签字笔都滚落在地。
问:这个成语和"勃然大怒"有什么区别?前者侧重面部表情的戏剧化转变,后者更强调情绪强度。就像看到孩子偷偷改成绩单,母亲可能先是瞳孔地震般的震惊(忿然作色),继而才会音量失控(勃然大怒)。
我常观察地铁里的争执现场:当有人插队被指出时,80%会先出现嘴角抽搐、眼神闪烁的微表情,这或许就是现代社会的"微型忿然作色"。比起古人宽袍大袖的戏剧化表现,现代人更善于用克制包裹情绪,但眉梢眼角的波动仍会泄露真心。
建议在重要沟通前备杯温水,当感觉血气上涌时,不妨借着喝水动作给情绪降温。毕竟,相比拍桌子瞪眼的传统做法,如今得体地守住表情管理,反而更能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