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n
  • rán
  • z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èn rán zuò sè

成语解释: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人发怒

繁体字形:憤然作色

英文翻译:To act indignantly

愤然作色的意思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愤。义愤。公愤。愤世嫉俗。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zuō]作坊:小器作。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生活中,总有些事让人气得眉毛竖起来。比如老张在菜市场买菜时,发现摊主把发霉的土豆藏在筐底,他当场愤然作色道:"做生意怎么能这样坑人?"摊主被说得面红耳赤,赶忙换了新鲜蔬菜。这时候我们想问:为什么用"愤然作色"比普通说生气更传神?

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个成语藏着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首先是"愤"字点明愤怒根源,接着"然"字强调情绪爆发的突然性,最后"作色"用脸色变化定格愤怒的具象表现。就像小王在会议室被同事抢功时,突然拍案而起,整张脸涨得像熟透的番茄,这种层层递进的画面感,是简单说"生气"无法传达的。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人还常用这个成语吗?其实在正式场合特别适用。某次社区协调会上,李阿姨发现物业报表造假,她愤然作色地指着数据说:"这些数字当我不会算账吗?"既保持了文明沟通的底线,又鲜明表达了立场,比拍桌子骂街更有力量。

值得注意是,这个成语自带分寸感。它描述的是正当的愤怒表达,与无理取闹有本质区别。就像老教师发现学生抄袭论文时,板起脸严肃批评的模样,虽然严厉却不失师者风范。这种克制的愤怒,反而比歇斯底里更能触动人心。

依我看,数字时代更需要这样的语言智慧。当网络暴力泛滥成灾时,学会用精准的成语表达情绪,就像给怒火套上缰绳——既能表明态度,又不至于伤人伤己。下次遇到糟心事,不妨试试用"愤然作色"代替粗话,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最后看个温馨的例子。小孙女把爷爷的假牙藏进糖罐,老人发现后愤然作色地瞪眼睛,结果被孩子天真的笑脸逗得破功。你看,连生气都能成为亲情互动的特殊方式,这大概就是汉语成语的奇妙之处——既有文化的重量,又留着生活的温度。

愤然作色的造句

  1. 造句 曹变蛟愤然作色,说道:“元帅,事到如今,何必再欺瞒我等!”。
  2. 造句 彪形大汉愤然作色,说:“你想混吃混喝啊?找打?”。
  3. 造句 老道愤然作色,满脸怒气自袖中抽出一张黄符,飘在身前燃作一团火光,照亮些许路径。
  4. 造句 哈木一见阿贵愤然作色,自知失口,忙扭转话题。
  5. 造句 众人心头一沉,袁王妃愤然作色道:“他这样兴师动众,显然有威胁王爷之意,岂不怕冒天下之大不韪?”。
  6. 造句 欧老丈愤然作色道:“将军难道怀疑老朽冒认祖宗不成?”。
  7. 造句 原来史阿素来与王武交好,见这庞德出言不逊,一再言语辱及,早就愤然作色,此刻见他邀斗,按奈不下心中战意,便出声揽过。
  8. 造句 菊芋奔许府而来,正好看见方柬拥着棉被坐在车上,不由得怒火中烧,愤然作色,自言自语:果然官官相护,祖母尸骨未寒,凶手却逍遥自在。

"愤然作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