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yán lì sè
成语解释: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
成语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疾言厲色
英文翻译:look fierce and talk boisterously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厉: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砺”。4.古又同“疠”。5.古又同“励”。6.古又同“癞(lài)”。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疾言厉色”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咱们先拆开来看——“疾”是快,“言”是说话,“厉”是严厉,“色”是脸色。合起来,就是形容人说话又快又凶,脸色还特别严肃。比如有人突然提高嗓门批评同事:“你这报告怎么写的?数据全错!”这时候,对方可能已经被吓得不敢抬头了。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会用这种态度说话?其实背后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比如父母对孩子说:“你再玩手机不写作业试试!”表面凶巴巴,实际是担心孩子学习;而领导开会时拍桌子喊“这个月业绩再垫底,所有人都别想拿奖金”,更多是压力下的情绪爆发。
有意思的是,同样的态度在不同场合效果大不同。去年我们部门新来的实习生把客户资料弄丢了,主管当时疾言厉色训了他半小时。结果呢?实习生第二天就辞职了。但上周技术部老大对着一群拖延项目的程序员发火,反而让团队连夜赶工把问题解决了。这说明什么?关键看对方是否认可你的权威,以及问题本身的严重性。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讲究沟通技巧,疾言厉色过时了吗?我的观察是,偶尔用用反而有奇效。就像家里小朋友非要摸电插座,你轻声细语说十遍“不可以”,不如突然厉声喝止来得有效。但如果在职场天天板着脸训人,团队氛围恐怕会变得像冷冻库。
我自己其实吃过这个亏。刚当组长那会儿,总觉得严肃才能立威。有次对着组员吼“这么简单的代码都能写错”,结果整个月都没人主动找我讨论问题。后来改成先问“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反而发现是测试环境配置有问题。这件事让我明白:疾言厉色像辣椒——少量提味,多了烧胃。
说到底,语言的力量在于精准传递信息。与其纠结要不要疾言厉色,不如先想清楚:这次沟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紧急的安全隐患,严厉态度能快速引起重视;如果是需要长期合作的关系,可能更需要给彼此留台阶。就像老话说的,响鼓不用重锤敲,找到适合的沟通节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