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ǐ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ǐ zhī hé jí

成语解释: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悔之何及

英文翻译:How to regret

悔之何及的意思

悔:1.觉悟到自己过去做得不对:后悔。悔过。2.古指灾祸。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何:[hé]1.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2.副词,多么:何其壮哉!3.姓。[hè]古同“”,担。[hē]古同“”,谴责。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成语评论

悔之何及”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沉重?它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后悔也来不及了。比如,有人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十年后房价翻倍,他感叹:“早知道当初该果断些,现在真是悔之何及!”生活中的许多选择,往往就在一念之间,而结果却可能天差地别。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后悔的事情都无法补救吗?”其实不然。比如小王考试前通宵打游戏,结果成绩一塌糊涂,但他立刻调整作息、加倍努力,最终在下一次考试中逆袭。这说明,“悔之何及”更多是警示我们重视当下的决策,而非否定改变的可能性。后悔本身可以成为改变的起点。

另一个例子来自职场。李姐因为不愿学习新技能,在公司数字化转型时被淘汰。她曾多次自嘲:“要是早点报名培训班,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但后来她报名了线上课程,半年后成功转岗。你看,与其沉浸在懊恼中,不如把“悔之何及”的感慨转化为行动力。

有人好奇:“为什么人们总在事后才意识到问题?”或许是因为我们习惯用过去的经验衡量当下。比如父母劝孩子少玩手机时,孩子总觉得“时间还多”,等到视力下降、成绩滑坡才明白父母的用心。这种认知的滞后性,恰恰是“悔之何及”的根源——我们总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更像是生活的预警系统。它提醒我们:每个选择都在为未来铺路。就像朋友借钱不还时,若碍于情面不打借条,最后可能钱情两失。与其事后说“悔之何及”,不如事前多问自己:“五年后的我,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决定?”这种前瞻性思考,或许能帮我们避开许多遗憾。

最后想说的是,人生没有绝对的“来不及”。即使真的遇到“悔之何及”的处境,换个角度看,它也可能成为成长的契机。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随时重启的勇气——毕竟,今天的遗憾,或许正在为明天的智慧埋下伏笔。

悔之何及的造句

  1. 造句 一着空虚百着空。临渴掘井,悔之何及。
  2. 造句 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勿受景地,脱致纷纭,悔之何及?
  3. 造句 那时悔之何及!这东西也要你袖里藏去,不可露人眼目。
  4. 造句 质常恐溘先朝露,不得展其旅力,为公扫除,于时悔之何及。
  5. 造句 无端草寇,背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为泥,悔之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