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ēi bù zì shèng
成语解释: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繁体字形:悲不自勝
英文翻译:be overcome with grief
悲:1.伤心:悲喜交集。2.怜悯:慈悲。3.悲壮:悲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哎哟喂,各位老铁,今天咱们来聊聊“悲不自胜”这个成语。先别急着皱眉,咱们先举个栗子!比如隔壁王阿姨养了十年的狗狗去世了,她抱着空荡荡的狗窝哭得稀里哗啦,那场面真是悲不自胜啊。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形容啥程度的悲伤?”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难过到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住,眼泪像开了闸的水龙头一样止不住。
那问题来了——为啥非得用“悲不自胜”而不是“痛哭流涕”呢?嗨,这就像吃火锅选麻辣还是番茄锅底的区别嘛!“悲不自胜”更强调内心被悲伤完全淹没的状态,好比心里压了块大石头,喘气都费劲。举个职场例子:小张熬了三个通宵做的方案被客户全盘否定,他蹲在楼梯间攥着文件发抖,同事路过都不敢搭话。这种时候,用“悲不自胜”是不是比“难过”更有画面感?你品,你细品!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种老成语吗?我个人的观察是,关键得看场合。比如刷短视频看到消防员救火牺牲的新闻,弹幕里飘过一句“看得我悲不自胜”,立马就能引起共鸣。不过要注意啊,这个成语分量挺重的,平时闺蜜失恋哭两小时顶多算“伤心欲绝”,要是用“悲不自胜”就有点夸张了,对吧?
再整点干货!教你个万能句式:“当______时,TA顿时悲不自胜。”比如填“听到外婆临终前还念叨自己小名”,或者“发现珍藏多年的毕业纪念册被雨水泡烂”。这么一对比是不是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那些带着遗憾的、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不过话说在前头,用这词的时候可得注意语气,别在人家正难受的时候来句“哎呀你这是悲不自胜吧”,那可能会收获白眼攻击哦!
最后唠点实在的。虽然“悲不自胜”听着惨兮兮的,但换个角度想,能痛快哭出来反而是好事。就像暴雨过后总会天晴,情绪释放完了才能轻装上阵嘛。下次遇到朋友特别难过时,除了递纸巾,不妨说句:“我懂你现在悲不自胜的感受”,保准比干巴巴的“别难过了”更走心。毕竟啊,能被精准理解的悲伤,就已经好了一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