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g jiàn hū cí
成语解释:见“情见乎辞”。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读杜小笺下》:“故国旧臣,俯仰上下,情见乎词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心意在言辞中显露出
繁体字形:情見乎詞
英文翻译:the writer 's sincerity shines through his words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乎:1.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乎?否乎?3.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乎?4.表示祈使,跟“吧”相同:长铗归来乎!5.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乎。无须乎。出乎意料。合乎规律。超乎寻常。6.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乎。郁郁乎。迥乎不同。确乎重要。7.跟“啊”相同:天乎!
词:1.(词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词。义正词严。词不达意。他问得我没词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情见乎词”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情感显现在言辞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情绪流露得特别明显。比如朋友激动地描述旅行经历:“那天的夕阳啊,整个天空像被火烧透了,我站在山顶差点哭出来!”——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震撼,这就是典型的“情见乎词”。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真情流露”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强调真实情感的表达,但“情见乎词”更侧重通过具体语言传递情绪。比如母亲打电话说“你包的饺子比店里好吃十倍”,字句里裹着的思念比直接说“我想你”更有画面感。
职场中也能看到这种表达。比如项目汇报时说:“这个方案我们团队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比单纯汇报进度更能让上司理解投入程度。这里既有事实陈述,又藏着期待认可的潜台词,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我认为在数字时代,这个成语反而更显重要。当文字聊天成为主要沟通方式时,学会在“今晚月色真美”这样的句子中藏进小心思,或是用表情符号配合文字传递温度,都是现代版的“情见乎词”。毕竟隔着屏幕,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让文字承载情绪的重量。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使用可能适得其反。就像做菜放盐,适量提鲜,过量齁喉。真正动人的表达,往往是把汹涌情感过滤成恰如其分的语言。这或许就是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在发光的原因——它提醒我们:最好的沟通,永远是真诚与克制的平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