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g jiàn yú sè
成语解释: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表情
繁体字形:情見于色
英文翻译:Feeling in color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情见于色”到底怎么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嘴角疯狂上扬,眼睛眯成一条缝,手里的纸都被捏皱了——这就是典型的情见于色。他的每个毛孔都在发射“我超开心”的信号,根本藏不住情绪。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开心的时候吗?当然不是。上周部门会议上,李姐听到同事推卸责任时,整张脸瞬间垮下来,手指无意识敲着桌子。虽然没说话,但谁都看出她在强压怒火。情绪不分正负,关键是“藏不住”。
为什么现代人更需要情见于色?在视频会议时代,隔着屏幕的沟通更需要真实情绪传递。就像上周我和客户连线,对方说到关键数据时突然瞳孔放大、语速加快,我立刻抓住这个信号追问细节,果然挖出了隐藏商机。微表情往往比PPT更可信。
过度控制表情真的好吗?认识个做金融的朋友,永远挂着标准微笑,有次团建喝多了才说真心话:“面具戴久了,自己都分不清真假”。反倒是我常去的那家面馆老板,喜怒哀乐全在脸上,顾客反而爱找他唠嗑。真实感才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古代智慧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史记》里写项羽“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种气场不是装出来的。真正厉害的人,反而擅长用表情传递力量。就像我们项目经理,遇到突发状况时眉头紧锁的严肃脸,比说什么都更能让团队快速进入状态。
有实习生问:面试时该不该控制表情?我的建议是:关键岗位需要适度收敛,比如操盘手或危机公关;但创意类岗位,适当流露真实反应反而加分。去年面试个设计师,她看到公司作品集时眼睛发亮的样子,比简历上的奖项更有说服力。
观察发现,地铁里情见于色的人越来越多了。上次看见个姑娘盯着手机又哭又笑,周围没人觉得奇怪。或许这个时代正在重新定义“得体”——比起完美的表情管理,真诚反而成了稀缺品。就像暴雨后的天空,阴晴都写在云彩上,倒比永远晴天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