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ěr
  • h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ěr hài mù

成语解释: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驚耳駭目

英文翻译:Astonishing

惊耳骇目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成语评论

惊耳骇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某件事让人又震惊又害怕,连眼睛和耳朵都好像被“冲击”到了。比如有人突然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唱歌,周围的人可能会瞪大眼睛、捂住耳朵,这时候就能用“惊耳骇目”来形容这种场面。

举个例子:小区里常年堆满垃圾的空地,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迷你花园,居民们早上出门时全都惊耳骇目——有人甚至揉着眼睛问:“这是不是走错地方了?”这个例子里的变化既突然又剧烈,完美体现了成语的戏剧性效果。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这个成语还适用吗?”其实正因如此,“惊耳骇目”反而更有现实意义。比如当某个普通职员突然直播揭露公司黑幕,全网观众的反应就是活生生的现代版“惊耳骇目”。这种冲击力在短视频时代被放大了无数倍。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那些打破常规认知的现象。去年亲眼见到七十岁的邻居大妈玩滑板做尖翻动作,当时脑子里直接蹦出这四个字。这说明只要存在超出预期的强烈对比,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能触发这种“视听震撼”。

有趣的是,过度使用这个成语反而会削弱它的力量。就像辣椒酱拌饭虽然够劲,但顿顿吃就会麻木。所以关键要找准那些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场景。下次遇到让你瞳孔地震、耳朵发麻的事情时,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比单纯说“吓我一跳”更有画面感。

说到底,“惊耳骇目”就像生活的调味剂,提醒我们世界永远充满意外。用这个成语时其实也在提醒自己:保持开放心态,因为下一个转角可能就有刷新认知的惊喜等着。

惊耳骇目的造句

  1. 造句 听了今早孤星死去一事后,四位理事无不惊耳骇目,且对方才叶忘仇仗罚离晚枫一事深表支持。
  2. 造句 此言一出,王禹两人惊耳骇目,十分的震惊。
  3. 造句 心中却是犹如黄河决堤,长江倒灌,已然惊耳骇目,面如土色。
  4. 造句 众人顿时感到惊耳骇目,忙抬头望向茫茫的夜空,只见乌云后面盘踞着一条硕大无朋的金睛火焰蟒。
  5. 造句 3月3日全国爱耳日,祝你:身体健康强壮,“耳聪目明”;工作顺心如意,“耳熟能详”;事业腾飞登顶,“惊耳骇目”;生活幸福快乐,“耳听心受”!
  6. 造句 这样的对话周锦贤听的是一清二楚,特别关于海哥银行卡密码,周锦贤是惊耳骇目,赶紧回房间躲在被子里装睡。
  7. 造句 尤其是当她反应过来刚刚那记一阳指是由段龙射出的时候,更是惊耳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