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òng xīn hài mù
成语解释:形容使人惊异。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事情等
繁体字形:洞心駭目
英文翻译:A terrible mind
洞:[dòng]1.洞穴;窟窿。2.透彻;清楚:洞晓。洞若观火。3.数目“0”的另一种说法。[tóng]地名,洪洞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哎,说到“洞心骇目”这个成语,估计不少人第一次听到会愣一下——到底是形容啥的?其实啊,它和咱们常用的“触目惊心”有点像,但更强调事情“直击心灵”的震撼感。举个栗子,新闻里报道某地森林大火后的焦黑土地,镜头扫过动物尸骸和断裂的树干,配上记者颤抖的声音说:“这场景真叫个洞心骇目!”你看,这时候用这个词,是不是比单纯说“吓人”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平时能用得上吗?嘿,别说,还真能!比如公司开会时,同事突然掏出一份数据错漏百出的报告,老板当场拍桌子:“这种低级错误简直洞心骇目!”你看,这里既表达了震惊,又暗含了“这事必须严肃处理”的态度。不过要注意啊,这词儿带点文绉绉的感觉,跟朋友吐槽外卖送晚了可不合适用。
话说回来,为啥非得用四个字的成语呢?我寻思着吧,中文的魅力就在这儿——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立马提升档次。就像你形容暴雨后的街道,说“满地垃圾”和说“洞心骇目的狼藉景象”,后者是不是瞬间让听者脑补出画面?不过咱也别滥用,好钢得用在刀刃上,遇到真正震撼的事再掏出来用。
个人觉得啊,现在人说话越来越直白,这些生动传神的成语反而成了稀缺品。就像上周我去美术馆,看到幅描绘战争废墟的油画,旁边大爷嘀咕:“这画得真惨。”要是他能蹦出句“洞心骇目”,保管周围人都得高看他一眼。所以说嘛,多积累几个这样的词,关键时刻能给你的表达加分不少。
最后提醒大伙儿,用这类成语要注意场合分寸。比如在医院看到重症患者,可千万别对家属说“这病情真洞心骇目”——这就不是说话得体不得体的问题了,简直是往人心里捅刀子。语言就像把双刃剑,用得巧了锦上添花,用砸了可就成大型翻车现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