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yī jǐng zhòng
成语解释:惩:惩罚;儆:警告。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
成语出处:《清史稿·谷际歧传》:“若得惩一儆众,自可群知洗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
繁体字形:懲一儆衆
英文翻译:Punish one as an example
惩:1.处罚:惩罚。惩一儆百。惩恶扬善。2.警戒:惩前毖后。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儆:让人自己觉悟而不犯过错:儆戒。以儆效尤。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哎,大伙儿有没有听过“惩一儆众”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杀鸡给猴看嘛!比如公司里有人上班摸鱼刷短视频,老板逮住一个典型扣了奖金,其他同事立马坐直了——这就是典型的“惩一儆众”。你猜为啥这么做?因为人性啊,总得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大家才会长记性。
不过问题来了:为啥非得拿“一”来儆“众”呢?嘿,这就像吃火锅得先涮片毛肚试试火候。假设学校规定不准带手机,结果张三偷摸打游戏被没收了,其他学生看着教导主任手里的“战利品”,心里那点儿小心思立马凉半截。成本低、见效快,这招儿搁哪儿都挺实用。
说到这儿,得提个反例。前阵子听说有个团队全员迟到,领导偏就罚了最晚到的小李。结果呢?其他人反倒觉得“法不责众”占了便宜。所以说啊,“惩一儆众”得讲究时机——就像炒菜放盐,得挑对时候撒,早了晚了都齁嗓子。
依我看呐,这成语背后藏着管理智慧。以前带实习生那会儿,有个小伙子总爱踩着点交活儿。后来当众点评了他PPT里的低级错误,你猜怎么着?第二天整个组的文档格式齐刷刷变规范了。不过话说回来,用这招儿得带点儿温度,别整得跟批斗大会似的,毕竟咱是要立规矩,不是要树敌。
说到底,“惩一儆众”就像交通信号灯的红灯。虽然拦下的是某个闯红灯的,但提醒的是所有路过的司机。关键得把握好度,别让警示变成恐吓。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琢磨琢磨:这“一”到底该不该儆?儆完了“众”是真服气,还是憋着劲儿?想明白了再出手,保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