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jǐng
  • bǎ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éng yī jǐng bǎi

成语解释: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成语出处: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

繁体字形:懲一警百

英文翻译: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a hundred

惩一警百的意思

惩:1.处罚:惩罚。惩一儆百。惩恶扬善。2.警戒:惩前毖后。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警:1.戒备:警惕。警戒。2.(感觉)敏锐:机警。警觉。3.使人注意(情况严重);告诫:警报。警告。警世。惩一警百。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情:火警。报警。5.警察的简称:民警。武警。交通警。6.姓。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评论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聊聊“惩一警百”这个成语。这词儿听着挺严肃的,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抓个典型,吓唬一片”。比如公司里有个老油条天天迟到,老板突然扣了他半个月奖金,其他同事立马缩着脖子按时打卡——这就叫“杀鸡儆猴”,你懂的。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为啥非要挑一个人开刀?直接定规矩不行吗?”哎,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规矩当然要定,但人性这玩意儿吧,有时候就像弹簧,不压一下它真不知道自己能缩多短。举个例子,学校里要是有人逃课没被罚,过几天可能半个班都敢溜号;但要是老师当众批评了一个刺头,其他人心里立马会敲小鼓:“这事儿不能干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得讲究分寸。就像我老家村里有棵百年老树,前年有个熊孩子爬树摔骨折了,村委会直接把树围起来立了警示牌。结果现在别说小孩,连路过的狗都绕着走——这招就叫“罚得有理,防得有效”。要是当初直接把树砍了,反倒显得小题大做。

有朋友可能担心:“这不就是杀鸡儆猴吗?会不会太残忍?”嘿,您别说,这成语确实容易让人误解。但仔细想想,古代县官审案时当众打板子,其实就跟现在交通违规曝光一个道理。关键不在罚得多狠,而是要让大伙儿明白:规矩不是纸老虎,谁碰红线谁倒霉。就像现在开车不系安全带被拍,罚款事小,丢脸事大啊!

依我看呐,现代社会用这招得讲究个“润物细无声”。前阵子我们写字楼电梯里贴了张告示:“上月3号楼王先生乱扔垃圾被罚款500元”。您猜怎么着?现在连烟头都找不着半个。这可比天天喊“爱护环境”管用多了,毕竟谁都不想当下一个反面教材对吧?

说到底,“惩一警百”这招就像炒菜撒盐,放多了齁嗓子,放少了没滋味。用得巧了能四两拨千斤,用蛮劲反而适得其反。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智慧,说不定就能找到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