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éng yī jǐng bǎi
成语解释: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意为杀一儆百
繁体字形:懲一儆百
英文翻译:make an example of sb
惩:1.处罚:惩罚。惩一儆百。惩恶扬善。2.警戒:惩前毖后。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儆:让人自己觉悟而不犯过错:儆戒。以儆效尤。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惩一儆百”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惩罚一个典型,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公司发现员工小张经常迟到,领导决定公开批评他,并扣除当月奖金。结果其他同事看到后,都自觉调整了上班时间——这就是典型的“惩一儆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典型来惩罚?直接提醒所有人不行吗?其实,人天生对具体案例更敏感。如果只说“大家注意纪律”,效果可能有限;但当大家看到真实后果时,内心的警钟才会真正敲响。就像学校里通报批评作弊学生,往往比单纯宣讲诚信更有冲击力。
不过,这个策略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团队里有人无心犯错,是否该用“杀鸡儆猴”的方式处理?这时候需要分清问题的性质。个人观点是:重大原则性问题适合用这种方法,但小失误更适合私下沟通。毕竟过度使用惩戒,反而可能让团队氛围变得紧张。
换个场景来看,社会治理中也能找到案例。某城市曾严查行人闯红灯,对首批违规者进行罚款并公示。结果当月交通违规率下降40%。这说明在公共领域,“惩一儆百”确实能快速建立规则意识。但长期来看,仍需配合教育引导,否则容易变成“猫捉老鼠”的游戏。
有趣的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儆百”的方式也在进化。有的公司会用模拟演练代替真实惩罚,比如设计虚拟案例让员工讨论后果。这种方式既保留警示作用,又减少负面情绪,或许是更柔性的智慧。毕竟,惩戒不是目的,帮助集体成长才是关键。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管理方法都要看“火候”。就像炒菜,火太大容易糊,火太小又不熟。“惩一儆百”用得好是良药,用过头变毒药。关键在于把握分寸,让被惩戒者心服,让旁观者心明,这才是成语背后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