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成语解释:犹愤世嫉俗。
成语出处: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憎恨世俗
繁体字形:憤丗疾邪
英文翻译:Angry world disease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愤。义愤。公愤。愤世嫉俗。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邪:[xié]1.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2.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3.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4.妖异怪诞:邪魔。邪术。5.古同“斜”。[yé]古同“耶”,疑问词。[yá]古同“玡”,琅玡山。[yú]古同“餘”。[xú]古同“徐”,缓慢。
提起"愤世嫉俗"这个词,很多人会联想到一个满脸不屑、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但这个词到底该怎么用呢?举个真实场景:小王最近总在朋友圈吐槽"现在商家都在割韭菜",看到同事升职就说"肯定靠关系",这种行为是不是典型的愤世嫉俗?
有人可能要问:愤世嫉俗和普通抱怨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心态是否失衡。比如小李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后积极举报,这是有建设性的批评;而老张逢人就骂"整个社会都烂透了",却从不采取行动,这才是真正的愤世嫉俗。
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现实与期待落差过大时,人们容易产生"全盘否定"的防御机制。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美,面试十几次碰壁后开始觉得"所有HR都不专业",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正是愤世嫉俗的温床。
如何在现实中保持清醒而不失希望?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区分"批判"与"建设"。就像环保志愿者阿强,他既会揭露污染企业的恶行,也会组织社区垃圾分类教学。这种"批判性乐观主义"或许比单纯的愤世嫉俗更有力量。
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既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又保有改善现状的热情。就像退休教师陈阿姨,她经常吐槽现在的教育制度,但每周坚持为留守儿童补课。这种带着暖意的批判,才是对抗虚无主义的良药。
下次当你想说"这个世界不会好了"的时候,不妨试试换个说法:"这里有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改进..."。把愤怒转化成具体行动方案,就像把野火引向熔炉,既能保留批判的锐度,又能锻造改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