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á yù qiāo jīn
成语解释: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成语出处:宋 罗烨《醉翁谈录 小说引子》:“试开戛玉敲金口,说与东西南北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声调清脆或音节铿锵
繁体字形:戞玉敲金
英文翻译:invaluable advice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敲:1.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敲门。敲锣打鼓。2.敲竹杠;敲诈: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往往就要敲一下子。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在音乐会上,当古筝演奏家拨动琴弦时,清脆的音符如同珠落玉盘,台下观众纷纷感叹:"这琴声真是戛玉敲金!" 这种形容是否贴切?其实成语"戛玉敲金"既指声音清脆悦耳,也暗含节奏分明的韵律感,与古筝音色的颗粒感完美契合。
某次商务谈判中,王经理用逻辑缜密、掷地有声的发言说服了合作方。会后同事夸赞:"您刚才的发言堪称戛玉敲金。" 这里是否属于误用?并非如此。成语不仅适用于听觉享受,更可比喻语言表达的精妙有力。就像金属相击的声响,优秀的表达应当具备穿透力和感染力。
中学语文课上,老师朗诵《滕王阁序》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的声音像在敲打玉器!"这个天真的比喻恰好暗合了"戛玉敲金"的意境。这说明即便是现代人,对声音美感的认知与古人仍有相通之处。有趣的是,当代流行音乐中的电子音色设计,其实也在追求类似的清脆质感。
有位作家朋友曾分享创作心得:"好文章要有金石之声。"这与成语的本意不谋而合。个人认为,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文字工作者更需锤炼语言的质感。就像玉石相击需要找准角度,精准的词汇选择才能产生直击人心的力量。这种语言美学,或许正是数字时代稀缺的珍宝。
观察发现,成语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解读。当我们用"手机提示音戛玉敲金"形容某款电子产品的设计巧思时,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基因,又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解。这种古今交融的语用现象,恰恰证明了汉语表达的强大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