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ēng jīn jiá yù
成语解释: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成语出处:清 周亮工《书影》第一卷:“吾豫当初变时,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铿金戛玉,至今踔厉词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文辞等
繁体字形:鏗金戞玉
英文翻译:Gold and jade
铿:形容响亮的声音:铁轮大车走在石头路上铿铿地响。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戛:[jiá]1.敲打。2.古代兵器。即戟。一说为长矛。[gā]用于地名,如平戛(在云南西部)。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铿金戛玉”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先别急着查词典,咱们一起拆解一下。它原本形容的是金属和玉石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后来常用来比喻文章或言辞的铿锵有力。比如,听老艺术家朗诵《将进酒》时,诗句里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是不是像金玉相击般掷地有声?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字字珠玑”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夸赞文字精妙,但“铿金戛玉”更强调节奏感。就像你听交响乐时,大提琴的低鸣是珠圆玉润,定音鼓的敲击才是铿金戛玉的震撼。下次读苏轼的“大江东去”,不妨用手掌打着拍子,感受字里行间那种金石相撞的韵律。
在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其实很实用。比如看到脱口秀演员用押韵段子怼人,可以说他“怼出了铿金戛玉的效果”;遇到短视频里竹编师傅用篾刀劈开青竹的脆响,也能感叹“这声音真是铿金戛玉”。它把抽象的听觉感受,转化成了人人都能想象的具体画面。
有人或许疑惑:现在都用手机打字了,这种文绉绉的成语还有必要学吗?我倒觉得这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四字成语像压缩包,短短几字就能传递多层意境。就像用“铿金戛玉”夸人演讲精彩,可比单纯说“你说得真好”有韵味多了。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常被误写成“铿金戛石”。其实“戛玉”特指美玉相击,换成石头就失去那份珍贵感了。就像吃火锅时毛肚涮三秒是脆嫩,涮十秒就成橡皮筋,细节处见真章。下次用它夸人时,可别让错别字坏了这份雅致。